第三一二章建都(二)求訂閱(第2/3頁)
章節報錯
“越國圖強,非一時之功,但我越國非要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那就要用上非常手段。”
“不如此,只能眼看著其他諸侯壯大,咱們與他們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堂中的文武,對於姒伯陽所言,無不動容。
這時,被任命為中大夫的齊庸,進言道:“上君所言極是,臣等都知上君雄心壯志,也願與上君同甘苦,壯大越國。”
“只是,臣以為變法,固然緊要,可依然算不得開國之後的第一要事。”
“哦?”
姒伯陽一愣,詫異道:“變法不緊要?還有何事,能比變法還緊要的?”
齊庸低聲回道:“自然是有的,”
“邦國與氏族不同,氏族只有一座城邑需要經營,而邦國卻有數十上百座城邑。這其中,要有一座政治、軍事、經濟中心。”
“俗話說得好,人無頭不行,一個國家,若沒有一個明確的國都,就如人無頭一般。”
齊庸看待問題的排程不同,卻讓一眾重臣為之側目。
姒伯陽摩挲了一下下巴,道:“國都?”
“難道,這座山陰城,還不能做我越國的國都?”
齊庸道:“上君,山陰城當然能作為國都,可山陰城不適合作為國都。”
“如果您是偏安一隅的君主,那山陰城或許是個好的選擇。可您不願偏安,您更想進取,那山陰城就不是個好的選擇。”
姒伯陽眉頭皺,饒有意味道:“有點意思,說說你的想法,”
齊庸道:“上君,一國國都,必是一國的心臟要害,是其政治、經濟、軍事中心,是聯通國中各城邑的中樞。”
“山陰城,固然是您損耗極大的人力、物力,投入極多心血而成,但是不代表這裡,就適合作為越國的中心。”
“只因,山陰城雖萬般皆好,卻有著一大劣勢,是千般好處,都無法掩蓋的。”
姒伯陽坦然道:“說說吧,山陰城,到底哪裡不好,不適合作為國都。”
齊庸毫不猶豫道:“山陰城的地理位置,不適合做國都。”
話音一頓,齊庸鏗鏘有力道:“都說天下之南在揚州,而揚州之南在會稽。那會稽之南,又在哪裡?”
“山陰,會稽之南在山陰,山陰實在是太偏僻了,哪怕山陰氏自南方而起,以南統北,統一了會稽大地。”
“可這不能掩蓋,山陰只是會稽邊緣的事實。若以山陰為國都,會稽之北距離國都太遠,遲早是會出事的。”
“在您這一代,乃至於數代以後,越國可能不會分裂。可您不能保證,數十代以後的越國,南北不會發生對抗。”
“未雨綢繆,其未晚也!”
姒伯陽撫掌,道:“哈哈,好吧,經你這麼一說,這山陰還真不適合作為國都。”
齊庸的這一番話,真正讓姒伯陽觸動的,是山陰氏的地理位置,確實如齊庸所說,不利於他掌控越國。
一個只有半邊江山的越國,可不是姒伯陽想要的。
他想要的是整個越國的版圖,盡在他的掌握中,而不是隻控制一個南方,困在南方不得舒展。
姒伯陽好奇的問道:“那你說說,越國諸邑之中,哪座城邑,最適合為我越國的國都?”
這些年南征北戰,對會稽諸邑,姒伯陽不說是如數家珍,但對其特點,還是能說出個大概的。
正是因為知道,當前越國諸邑,或多或少都不適合作為國都,所以姒伯陽才問詢齊庸。
齊庸不緊不慢道:“上君,現今的越國諸邑,沒有一個適合作為越國的國都。”
“這些城邑,不是規模太小,丁口太少,就是地理位置不好,都不適合作為國都。”
“都不適合?”姒伯陽眉頭一跳,道:“你都說都不適合,那想來這些城邑,也確實都不合適。”
“不過,這些城邑都不適合做國都,那我越國的國都,又該立在哪裡?”
姒伯陽看著公案上的獸皮地圖,眸子中跳動著莫名的光芒。
齊庸正色道:“臣以為,寧缺毋濫,沒有適合做國都的城邑,為什麼不造一座合適的城邑,作為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