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把其他諸侯列國,也一併劃入敵人的行列,不對其他諸侯報以過高的期待,

有時候,一廂情願的善意,只會適得其反。正是因為看透這點,鐵騫才有此驚人之語。

要知道,作為姒姓諸侯的一員,姒伯陽是可以藉著姒姓的名頭,與同為姒姓諸侯的彭國、漁陽,拉一拉關係的。

姒伯陽沉吟半晌,道:“假想敵,好個假想敵,有意思,你的想法,很有意思……”

上陽仲道:“上君,初生的越國,太過於孱弱,而越國的敵人,又過於強大。所以不能將家國存亡,寄託在旁人一念之間。”

姒伯陽道:“所以,越國要自強,越國未來要走的路,註定是一條滿是荊棘的路。”

“將希望寄託在別的國家,不吝於是將要害,亦交由別人掌控,稍後差池,生死不由自己。”

姒伯陽淡淡道:“所以說,其他諸侯再強,不如我越國自己強。”

強國!

這是越國當前,最主要的問題。越國不強,自有諸國窺伺。越國若強,就該諸國懼怕越國窺伺了。

同時,只要越國強大,無論是來自吳國的威脅,還是三苗的威脅,都能迎刃而解。

就在這時,中行堰悠悠道:“上君,要想強盛越國,必要經歷變法,將山陰氏強大的經驗,廣而推之。”

“因為變法,山陰氏以二十萬丁口,統一會稽。如果現在再廣而推行變法,越國未嘗不能以數百萬丁口,爭奪霸業。”

這話一出,山陰氏群臣紛紛點頭,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而山陰氏以外的其他氏族,則臉色沉重,但卻沒有人敢出言反對。

十二等軍功制的推行,讓山陰氏上下嚐到了甜頭。山陰氏就是憑著以十二等軍功製為核心的耕戰,才有了今時今日的成就。

所以,山陰氏大部分人都認為,若沒有變法,就沒有山陰氏的強大,並將十二等軍功制奉為圭泉。

便是其他氏族的人,也對十二等軍功制的威力心有餘悸。不怪有如此威懾力,實在是十二等軍功制,帶給山陰氏變化太大。

要不是變法,使得山陰氏只用二十年,就練出一支戰力兇悍的強兵。就是姒伯陽證就陸地神仙,也難以單憑武力鎮壓各方。

畢竟,會稽氏族足有四五十萬兵馬,也有十幾位老而不死的強者坐鎮,一心拼命的話,不是沒可能擋住姒伯陽的。

中行堰的眼睛,似乎閃動精芒,道:“臣以為,變法,是我越國立國以來的頭等大事,無變法不強國,無變法不強軍。”

“以山陰氏為模版,在整個越國推行變法。如此不過百年,我越國的國力,必然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姒伯陽看著慷慨陳詞的中行堰,低頭思量了一下,道:“沒錯,你說的沒錯,變法……咱們越國當務之急,不是與吳國開戰。”

“而是變法!”

這一刻,姒伯陽直接定下了越國未來的基調,

就是對變法有異議的臣僚,在姒伯陽如此鮮明的態度下,亦不敢再僵持下去,免得惹著姒伯陽不快,招來禍事。

身為開國君主的姒伯陽,威信之高無人可比,但凡他認定的事,就連上陽仲這等輔臣、老臣,都要斟酌再三,提出異議。

一般的文武重臣,在姒伯陽表明態度後,除了成為應聲蟲外,根本沒有其他辦法可想。

姒伯陽道:“中行,你來說說,咱們當前的問題。”

“諾,”

中行堰應了一聲後,道:“各位,變法之事,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先前因忙於籌備立國,所以在下沒有提出變法。”

“如今開國,百廢待興,變法也該提上日程了。山陰因變法而強,越國也會因變法而盛。”

有著山陰氏變法的成功經驗在前,中行堰這話說的斬釘截鐵,自信滿滿。

中行堰道:“諸位,山陰氏變法二十年,但削平會稽各部氏族,只用了兩三年。”

“山陰氏的兵鋒確實強大,可所過之處,卻沒有好好消化所得,只是名義上的臣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