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

“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

……

這個人影唱的小曲兒,都是近些年來,大宋街頭巷尾開始流行起的童謠。

因為“花石綱之役”的繁重,各地百姓頗有些苦不堪言的意思,故而才編了這些童謠來嘲諷童貫和蔡京等人魚肉百姓、賣官鬻爵的暴行,歌謠裡的“筒”和“菜”,就是暗指“童”和“蔡”。

這本是極平常的小曲兒,孟遷也不是第一次聽了。

但這人影的嗓音極為尖細,像受屈的稚童、又像含冤女鬼,如泣如訴,婉轉百折,配上大殿裡毫無陽世氣息的氛圍,令人感到分外的毛骨悚然。

可當徹底看清了那人影的樣貌時,孟遷又是一驚,一股寒流從尾椎骨直躥天靈蓋!

原來那載歌載舞的人影,居然並非活人,而是一個活靈活現的皮影戲!

鬼火、童謠、鬼影戲,同時出現在這荒無人煙的大殿中,直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來到了真正的陰曹地府。

而隨著這個念頭才一起,眾人就同時感到肌膚一緊,下意識看向周圍。

不知從何時起,那湧動的黑暗中,徒然生出無數充滿惡意的視線,正在貪婪地窺伺著他們,似乎只等他們露出一絲破綻,就馬上一擁而上,把他們連皮帶骨吞噬殆盡。

“平心靜氣,收斂心神!”

就在孟遷心中的恐懼快要到達極限時,一聲沉著的大喝,在他耳邊如雷炸響,“都是迷魂術惑人耳目,莫要著了他的道!”

從進門之後就一直在靜觀其變的公孫道士,這時終於施展出了自己的獨門絕技。

只見他從懷中抽出一疊黃紙符籙,迎風一甩,那一張張符籙居然就在他手中無火自燃。

然後他把點著的符籙望空一拋,本該輕飄飄的符紙,卻像是墜上了無形的秤砣一般,直上直下,精確地落在眾人周圍,形成一個火圈,把他們緊緊包圍在當中!

符紙燃起的同時,更有一股令人心曠神怡的檀香氣息也瀰漫起來,沖淡了大殿中的腐朽氣味。

最後,伴隨著公孫道士大喝一聲“咄”,如雷貫耳,讓眾人同時一震,那鬼哭狼嚎一般的歌謠,也彷彿瞬間失去了懾人的魔力。

這時候孟遷再環顧大殿,就覺得這不過是一間再普通不過的破敗建築罷了,哪裡還有半分之前那種陰曹地府一般的陰森詭異。

“閣下可是無憂洞主?”

公孫道士踏前一步,沉聲道,“大家都是行內人,這般故弄玄虛的把戲就不要再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