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起義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歲月極美,在於它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各不相同。
然而若是有人問起蜀地的民眾,梁國的中大通三年(531年)這一年是否美好,那怕是要被一鋤頭拍死。
在這一年,蜀地遇到了罕見的酷熱天氣,雖然長江上游還勉強維持著可供航運的水量,但漢水、涪水、洛水等境內河流,多半隻剩淺淺一汪,有氣無力地流淌著,比往年可差得遠了。
高溫酷暑若是對北地民眾,也就是莊稼會旱死一部分,尚不致命,但對於蜀地的百姓來說,那可就真的要了命了。
原因無他,蜀地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售出蜀錦,成都平原上數以十萬計的百姓以此為生,也就意味著有大片的優良桑田正在種植。
這個夏天蟬鳴不再,無數桑田上盡是桑農撕心裂肺的痛苦聲。
一年的辛苦化為烏有,不僅一家老小的衣食失去了著落,就連能不能活過今年,都不好說了。
由於魏梁關係的持續緊張,現在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已經不可能了,百姓唯有躺在家裡等死。
如今蜀地的糧食價格,由於鐵五銖貶值和姦商大族的囤貨居奇哄抬物價,已經漲到了天上去,在西魏持之以恆的大量鐵五銖輸入下,整個南梁社會的通貨膨脹,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現在的一貫鐵五銖,在成都的市面上,連一屜炊餅都買不到,而放在以前,不過是十幾文錢的事情,保守估計,通貨膨脹率達到了五十倍以上。
不過這對於益州刺史,嗯,準確的說是即將成為前益州刺史蕭淵猷來說,並不算什麼,畢竟他的錢已經撈的富可敵國了,現在拍拍屁股走人,趕赴江州上任,也不是什麼難以接受的事情。
江州作為南朝傳統的造反孵化基地,不知多少懷揣登臨九五夢想的仁人志士從這裡踏上了起兵前往建康的路,看來蕭衍不知是對蕭淵猷挺放心,還是蕭淵猷使的錢實在是太多了。
來接任的武陵王蕭紀此時正帶著裝了無數船隻的行禮前來蜀地上任,菩薩皇帝蕭衍送別這個最疼愛的兒子時,半是捨不得,半是期待他有所成長。
事實上,蕭衍要是真的對蜀地目前的情況有所瞭解,想必做出這個決定時,是要猶豫再三的。
菩薩皇帝每日專心禮佛,爭取早日成佛,在做出決定之前,並沒有,或者說沒人告訴他蜀地是什麼狀態,佞臣們已經把蕭衍包圍了起來,他只會聽到自己想聽的東西。
民間疾苦,蜀地酷熱,什麼?你為什麼不用冰塊消暑呢?
所以說,現在的蜀地,就像是一個堆滿了乾柴的大坑,只需要一點火星,就能熊熊燃燒起來。
而武陵王蕭紀,就是上趕著往這個火坑裡跳的倒黴蛋。
益州刺史府,蕭淵猷正迷迷糊糊地躺在搖椅上,酷熱的天氣裡,沒人想出去,幾名俏侍女正在緩緩地搖著扇子,給刺史大人扇風。
“刺史,不好了!”
蕩寇將軍蕭世澄的大嗓門直接把蕭淵猷從睡夢中嚇醒,蕭淵猷打了個激靈,氣血一下子就湧上了大腦,頭暈目眩之際,差點沒暈厥過去。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本來等武陵王蕭紀到任,交接完蕭淵猷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了,然而蕩寇將軍蕭世澄告訴了他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