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泥菩薩(第1/2頁)
章節報錯
翌日,苦水河畔。
蔡佑親率百餘名魏軍輕騎到達昨日拆毀的浮橋處,靜待尉遲普薩到來。
而那尉遲普薩竟然也真的接到了手下傳訊後,如約而來,只不過帶的人有點多,麾下兩千餘騎全到了,看來是不放心蔡佑。。
若是旁的魏軍將領,尉遲普薩可沒這般興致去與其交談,但蔡佑不同,蔡佑是夏州刺史蔡襲之子,生性聰敏,品行出眾,以孝母聞名,兼之膂力過人,善於騎射,射術當世罕有敵手,是土生土長的高平鎮人。
換句話說,尉遲普薩和蔡佑小時候就認識了。
不過,這種認識可不是什麼好的回憶,小時候的蔡佑那是高平鎮土皇帝的兒子,嗯,土太子,就如同河州的梁景進,梁州的傅敬紹一般。
而尉遲普薩是什麼人?高平邊軍的破落戶,万俟醜奴、宿勤明達、叱幹騏驎、尉遲普薩,這四個相同出身的高平邊軍後代,從小就無法無天慣了,在高平市井裡偷東西搶奪財物,在城外廣闊的高原上欺負牧民小兒,偷人家的羊奶喝。
自然,這些事情被從小就比較有正義感的蔡佑知道以後,帶著自己的小夥伴們堵住了四大金剛,狠狠地揍了一頓。
捱了揍,倒還真不是四大金剛小時候營養不良發育不好之類的問題,主要原因是蔡佑的小夥伴,有點多...
跟著土太子屁股後邊混的城中子弟,可不要太多。
在此後的人生歲月裡,蔡佑一直是四大金剛繞不過去的大山一樣的存在。
等他們當了高平鎮軍,好嘛,蔡佑又在老爹夏州刺史蔡襲的安排下成了他們的頂頭上司。
千萬不要指望這四個**能有什麼好的軍紀,會打仗不假,他們的游擊戰術風格似乎也跟小時候對抗蔡佑脫不開關係,但在紀律性這個問題上,被蔡佑罰了不知道多少次軍棍。
當值時間去高平城裡的暗娼、酒樓消遣都是小事,倒賣軍資搶奪牲畜他們也沒少幹,所以久而久之,蔡佑跟這四大金剛的關係越來越差,直到正光年間關隴大起義。
莫折大提揭竿而起,高平鎮胡琛隨之相應,早就對朝廷不滿的高平軍幾乎是一瞬間就集體變身為叛軍,蔡佑也在那一年,帶著不願意叛亂計程車卒南下涇州,在安定與薛巒匯合,又撤退到陳倉。
後面的事情,就是他參與了岐州大戰後,加入了元冠受的隊伍,隨著一場場血戰,逐漸蛻變為了西魏的高階將領,寧夏道總管。
之所以讓蔡佑來當這個最窮苦,也是轄地面積最大的寧夏道的總管,也有他是曾經夏州刺史蔡襲之子,熟悉這片區域的考量。
事實上,西魏目前身居高位的關隴武將,大多數都是地方刺史、太守的後代。
這點也不用驚訝,完全不是巧合,因為能投奔元冠受,就意味著他沒有追隨叛軍。
那麼在關隴大起義的背景下還不投奔叛軍,堅持站在朝廷這一邊的人會是什麼人呢?
夏州刺史蔡襲之子蔡佑,武威太守韋旭之子韋孝寬,隴西太守權曇騰之子權旭、權景宣,高平鎮將李斌之孫李穆、李賢、李遠。
所以,今日坐在西魏寧夏道總管位置上的,之所以是蔡佑,而不是尉遲普薩,是因為他們從出生就決定了日後的很多際遇。
尉遲普薩從小就跟著万俟醜奴混,關隴大起義的時候他自然也跟著揭竿而起,而不可能跟著死對頭蔡佑南下安定,繼而守陳倉遇到元冠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