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苦水畔(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月二十二日,魏軍佔據了近乎一座空城的高平城。
万俟醜奴攜帶部眾早已撤退至高原北部,留下斷後的尉遲普薩、万俟仵,也帶著高平軍的輕騎脫離了魏軍的接觸範圍,在苦水東岸遊曳,伺機尋找魏軍破綻。
元冠受率領大軍駐守高平城,果如万俟醜奴所預料,派出輕騎叢集四處收攏未來得及撤離的高平鎮百姓。
事實上,這也是雙方早就能想得到的事情,行軍打仗,只要雙方統帥和參謀團體的軍事水平差距不算太大,也沒有太多的奇謀可言,即便是奇謀,也都受制於特定的戰場態勢和地理、天氣情況。
沒過幾天,真讓尉遲普薩尋到了一處破綻,在苦水東岸伏擊了前來遷徙民眾的幾百魏軍,當突出重圍來傳訊計程車兵帶著蔡佑所率的四千輕騎趕來支援時,尉遲普薩所率的高平軍早已撤走,而這幾百魏軍臨時佔據的高坡上,早已是屍橫遍野。
曾經的齊軍將領吳桃苻,現在是這支魏軍小隊的統帥,此人反應頗為迅速,見高平軍大股輕騎來襲,馬上命令士兵搶佔高地,以馬車輜重為障礙物構築環形防禦圈。
經過近兩個時辰的鏖戰,高平軍始終沒有啃下這個高地,吳桃苻所部魏軍也損失了近三分之一計程車卒,若不是一口氣撐著,如此高的傷亡,恐怕早就崩潰了。
即便如此,元氣大傷的吳桃苻部也得在蔡佑所部輕騎的護送下度過苦水,到西岸修整。
而經此一役,魏軍不再渡過苦水,在東岸進行軍事活動,尉遲普薩似乎認為魏軍不過爾爾,動作愈發地大膽了起來。
然而,沒過幾天,蔡佑的報復行動就來了。
“勒克部被魏軍擊潰,部落民被俘虜,頭人被梟首示眾?”
苦水東岸,高平軍的臨時營地裡,聽到万俟仵的彙報,尉遲普薩怒火中燒。
魏軍繞到了他的北面,不顧被他和更北面的万俟醜奴主力有可能的夾擊,來了一手虎口拔牙,把苦水東岸最大的部落勒克部擊潰,俘虜了數千部落民還想渡過苦水安然撤退,這讓尉遲普薩怎能不生氣?
在他的眼皮底下玩這套,簡直就是不把他尉遲普薩放在眼裡。
敢在菩薩頭上動土,不給你點顏色看看當俺是擺設?
“出兵,追擊撤退的魏軍,他們帶著那麼多部落民過苦水,肯定速度很慢,擊其於半渡,給魏軍點顏色瞧瞧。”
万俟仵有心勸阻,可礙於資歷,最後還是領命而去。
不多時,苦水東岸的高平軍尉遲普薩所部三千輕騎傾巢而出,向苦水奔襲而來。
苦水河畔,“蔡”字大旗迎風飄展。
蔡佑騎在高頭大馬上,監督著部隊押解俘虜的部落民過河,身邊是被元冠受派遣到他麾下的李穆、蕭凱。
蔡佑身為寧夏道總管,西魏(非正式國號,為區分長安與洛陽兩個魏國,僅作指代)數得上號的重臣,又得了皇帝的命令,自然不會慣著二世祖蕭凱,此時的蕭凱僅僅隨軍出征不到一個月,膚色就明顯黑了下來。
蔡佑對過河的進度有點不滿,倒不是工程兵的問題,相反,魏軍成體系的舟橋部隊和隨軍的民夫、工匠,很快就從西岸為蔡佑所部構築好了浮橋。
而是這些被俘虜的部落民過河的速度太慢,有的人是故意磨蹭想拖延時間等待高平軍,而有些老弱婦孺則是確實走不動了。
“蕭校尉。”
蔡佑攥著馬鞭,頭也不回地招呼著蕭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