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人地論(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嶺,崇山峻嶺間。
綿長的褒斜道中,一眼望不到頭尾的軍隊正在默默地行軍,正是之前李苗、淳于誕率領來支援關中的兩千五百東益州士兵和元冠受本部剩下的一千三百輕騎。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戰爭就是這麼殘酷,一場大戰下來,隊伍規模大大地縮水了。
與蕭綰綰的婚約,在兩個爹的主持下,已經定了下來,不過齊王嫁女自然不同與小門小戶,不是定了婚約很快就能成婚的,步驟多得是呢,沒個一年半載準備,肯定是成不了婚的,所以元冠受直接前往東益州治所武興城赴任了。
三千八百人的軍隊,由雍城過渭水,經過五丈原短暫補給後,走褒斜道(斜谷)進入梁州漢中郡,然後再途徑勉縣向西,到達東益州的治所武興城。
從漢中郡南鄭城,到武興城的這條路,也就是民間常說的孔明出祁山的那條路,走武興,順著西漢水北上,出祁山到達隴西的核心地帶上邽。
即將走馬上任的新任平西將軍、潁川縣公、東益州刺史元冠受,正和東益州長史李苗在顛簸的馬車車廂裡,對著地圖紙上談兵。
李苗當然既有資歷,也有能力做這個長史,所以接到元冠受的邀請後,欣然接受。
一路上,李苗與元冠受相談甚歡。
李苗是那種拋家舍業做大事的人,標準的唯恐天下不亂的野心家,他人生的目標就在於推翻蕭衍的皇位,同時向世人證明自己的軍事謀劃天賦。
要不是這樣,他也不會主動向東益州刺史魏子建提出統軍去支援關中,李苗本來想借機投奔齊王蕭寶夤的。
如果說北魏有誰對蕭衍恨之入骨,那肯定是被奪了江山的齊王蕭寶夤。
不過蕭寶夤對李苗不是很感興趣,他認為李苗更多的像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意氣書生,所以李苗的目光轉向了新出現的選擇——元冠受。
一路上,李苗開始了他對元冠受漫長的試探,從性情、毅力、決斷、文謀、武略諸多方面來評定,這是否是他可以真心投效並託付身家性命的明主。
畢竟古話說的好,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虎軀一震謀臣納頭便拜的劇情不太現實。
目前李苗的內心中,還沒做出那個選擇,他還需要看元冠受更多的行動,才能做出抉擇。
“若我為武侯,出祁山,與司馬懿相峙於上邽,便是要圍祁山堡,以為圍點打援之策。”
李苗虛虛一指,點在了地圖上麥積崖左側的位置。
嗯,李參謀始終對元志那個坑貨不採用自己守住隴口,派兵走麥積崖繞後偷襲上邽的策略耿耿於懷,這就是藉著諸葛亮出祁山的故事說事呢。
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明面上兩個人在講三國往事,實際上說的卻是當前的關中戰事,也是南線魏軍的核心任務——如何從南線壓迫潰敗回隴西的莫折念生偽秦政權。
元冠受也很懂,他扮演著司馬懿的角色,同樣反擊道:“割完麥子,魏軍重兵蝟集上邽,吳蜀是協同作戰,只要堅守不出,等待江淮打退吳軍的攻勢,蜀軍孤掌難鳴自然退卻,根本不必理會祁山堡,祁山堡就是一顆釘子。”
李苗皺了皺眉頭,復又指向一處,正是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