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首席,您這是?”兩人早已有默契,所以溫自強問的很及時。

程翔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了個問題,“專家組那邊,有沒有考慮過,它們為什麼要將這個東西埋藏在地核之中?”

聽到程翔的問題,溫自強用力回想。

“為了隱藏?“這個問題考慮過,但是,比較確定的猜測,溫自強只能說出這一個。

程翔聞言卻是皺眉搖搖頭,“或許有隱藏的意思。”

顯然,程翔對這個看法存在分歧。

“那您的意思是?”溫自強問道。

“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火星的地核熄滅了?”

問題跨越幅度很大,從異常點直接跳躍到了火星的地核,眾人有些不解。

“還有,你們有沒有想過,火星人為什麼最後一次被徹底滅絕?”

這次跳躍更遠,眾人有些迷惑。

“還有,他們為什麼能夠在地球上成功留下生命的種子?”

幾個問題問出,特別是放在一起問出,一個答案,隱約將一切串聯在一起,呈於紙上,呼之欲出。

終於有人已經反應過來,“程首席,您的意思是。”

“這東西,是在吸收地核中的熱量,維持自身的工作?”

“而火星地核之所以冷卻,是因為這個東西,將火星的地核熱量吸收到極限,導致地核冷卻?”

“而最後一代火星人,能夠將一部分種子帶到地球,也是它們計劃範圍內的?”

“因為火星地核冷卻,不再符合他們養殖的需求,所以,任由最後一批火星人,將生命的種子帶到了地球?”

“而它們也藉此換了一個養殖場所?”

三個問題,一個比一個深刻。這問題背後的答案,也一個比一個讓人頭皮發麻。

粗看過去,滑稽可笑,細究過去,卻是毛骨悚然。

這背後,卻是隱約存在這樣一條邏輯和線路。

讓在場的眾人無一不倒吸一口涼氣。

程翔卻是緩緩點頭,“我的想法就是這樣。“

“能有什麼能源,能比地核能夠堅持更久的時間嗎?”

“即便是核能,也沒辦法在漫長的時間,沒有材料補充的條件下,長久的維持下去。而地核中的熱能,卻是最經濟,最長久,最合適的選擇方案。”

程翔的一番話,再次讓這個答案更加可信。

是啊,能有什麼能源,能像地核中的熱能持久。

不可否認,核聚變釋放的能量,釋放量巨大,但是,不是什麼材料都能進行核聚變,更何況,要維持這樣的聚變堆,十萬年,甚至幾十萬年而不去維護更加難以做到。

聚變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