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這是硬碟!(第1/2頁)
章節報錯
程翔仔細盯著螢幕,螢幕上的鹼基對,時不時標出一段帶問號的替代符號,時不時又是一段紅色缺失替代符,或疏或密,帶問號的替代符是遠在火星掃描時就已經無法確定的鹼基對,而紅色的缺失替代符,則是因為火星傳輸資料到地球資料發生了丟失,漫長的距離,光是訊號抵達都需要好幾分鐘,要做到傳輸不丟資料,代價太大。
以現在的技術能力,也沒辦法做到高效的確認重發機制。有眼前這個時間戳表示有訊號沒收到已經非常的不錯。
“不少錯漏啊。”程翔感慨,不過也沒辦法,搞研究就是這樣,哪有那麼多理想的條件,“不過,還能有這麼多資訊,已經相當的不錯了。”
“知足吧。”
畢竟,前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初步確定這個盒子的價值,確切的說,是這盒子裡基因的價值。
眼下的工程檔案,左側的活動面板上是一個樹形結構,裡面有十個子節點,表示著從1到10號盒子的基因測序向量圖文件,雙擊就可以開啟對應的資料檢視。這款工程軟體,就是銀河研究所制定的。
有程翔的把關,一眾專業生物專業的專家教授不斷給出意見,這款軟體在使用上自然非常順利可靠。
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確定這份基因的研究價值,而這種類似解謎般的工作向來都是難度最高的,那種感覺,跟只告訴你前面那座大山裡有寶藏,但是不知道埋哪裡,要你自己去找一樣。
大海撈針莫過於此。
程翔沒有立刻去檢視基因的細節,想了想,“被發現的盒子,在內部一共有49個形狀一致的小盒。”
“這也算是一個線索,既然如此。”
程翔想起了這款軟體的一個功能,也是非常方便的功能,就是基因測序比對。
和常用的文件字串比對一樣,基因比對,則是將不同DNA測序文件進行比對,比對的則是鹼基對的排列組合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會逐個做下標記,比對完成後,按快捷鍵F3,可以快速依次檢視每一個不同點。
“先比對下吧。”
“說不定就有了什麼發現。”
探索過程最常見的就是試錯,試錯,自然也是從成本最低的開始,沒有什麼比這個更簡單,想到這裡,陳翔立刻將使用滑鼠,選擇全部文件,右鍵選擇比對所有。進度條頓時展開,比對結果實時展示。
一份200MB的DNA圖譜,足夠儲存16億個鹼基對資訊。十份DNA測序圖譜同時比對,這個運算量一般的電腦根本撐不住。不過,得益於軟體需求是一群專業生物研究工作者提出,所以演算法早就考慮到了生物科學的特殊性。比對按照增量的方式進行,即時開始,即時出具實時結果,又可以隨時終止。
而且,更別提,實驗室大樓內部早就配置一部超算,複雜計算可以委託超算進行處理。以超算每秒10的17次方每秒的運算速度,區區兩百億資料量的比對工作,根本不值得一提。
進度條几乎是眨眼即過,比對的結果應聲而出。
程翔緊緊盯住螢幕,螢幕上,一份DNA鹼基對比對檢視已經繪製完成,十份檢視全部重合的部分則列印白色,存在不同則會黃色標註,點選上去,還能看到各編號檢視在該位置時基因的實際情況。
不過因為顯示和記憶體的關係,顯示器同一時間只能顯示一個區間段的結果。
這個區間分段足足十幾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