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不長的種族,沒有任何未來。

簡單的話語,直接衝擊每一個在場的心裡深處。

相比並不怎麼迫切的能源危機,人類在科技最前沿開闢的乏力才是真正讓研究工作者所擔心的。現代的知識體系實在太過龐大,而這份龐大就是相對於人類緩慢的知識汲取速度和短暫的壽命而言。

光是系統的學習一個學科某個方向的知識,也就差不多需要博士畢業,尋常人到那個時候,年紀就差不多三十歲左右。而博士畢業,不過是剛剛跨入研究的地步。

人類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紀在五十歲以前,一旦到了五十歲,精力,體力,思維能力,想象力都在下降,想繼續做出重大成就,那樣的人非常的稀少,不能代表主流。

所以,從三十歲到五十歲就是研究的黃金階段。但是短短二十年的時間,能夠乾點什麼?以人類目前平均的知識汲取速度,二十年的時間,能在自己那個鑽研的點上,做出一點成績就算不錯,而能在本學科內多精通幾個方向就非常傑出,都能稱上一句行業翹楚,而想要橫跨多個學科體系?

答案是幾乎不可能。

龐大的知識體系,尋常人能看完看懂都是一件難事,別說融會貫通了。

所以,隨著現代知識體系的暴增,人類消化知識的效率恆定的情況下,科技逐步陷入停滯,幾乎是必然的。這比起能源危機,溫室效應來說更加的恐怖,更加的令人絕望。

前者只不過是表象,後者才是一切的根源。

這種根源,一日不解除,人類的發展就會在其的影響下逐步陷入停滯,最後被永久困死在母星之上。

聽眾都是一群高階知識分子,重要性稍微一點,幾乎全部都能明白,不少人不覺陷入深思。

程翔也是點到為止,不再贅述,直切切換下一張圖片。

攻克癌症的意義講完了,那麼,是時候進入正題,怎麼去解決癌症這個問題。

臺下的眾人看著PPT發生了變幻,立刻凝神關注。

“不知道程教授會準備怎麼全面解決癌症?”

“依我看,最大的可能性,還是將癌症劃分成很多型別,然後分大類的進行區分,然後分別找出解決辦法。而這其中,我猜很重要的手段,可能就是生物核電子科技結合的技術。”

“畢竟,程教授在那個領域最擅長。”

眾人紛紛猜測。

然而,新的圖片完全展示出來時,卻直接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臺下頓時湧起一陣驚呼。

“怎麼可能!”

“這樣的東西,真的能實現嗎?”

圖片非常清晰,字數也不多,卻是將臺下所有人打了個措手不及。何止是他們這群新來的措手不及,哪怕是沈康文和唐正明,哪怕在先前已經看過這份PPT,現在再次看到,還是那麼的震撼。

哪怕眾人對程翔抱有一定程度的質疑,但是,卻明白,程翔絕對不會在這樣重要的會議上開玩笑。如果不是開玩笑,那現在大螢幕上的東西就有實現的可能,如果真的能實現!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