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蠱王的棺槨為什麼說看起來有些奇怪呢,因為他看起來就不像是一個棺槨,更像是一個大衣櫃,不過正常的衣櫃是豎著放置的,而這個疑似衣櫃的棺槨是橫著放的。

除了李四這個下墓開棺如家常便飯的老油子,在座的我們幾個有一個算一個實際見過的棺材,開過的棺材,書籍上描繪的各式各樣的棺材,有一個算一個都沒有這個樣子的。

一時間我們都犯了愁,沒有見過就不知道該怎麼開,有沒有什麼忌諱。畢竟盜墓嗎,觸碰忌諱十有八九。

我們只得將希望放在李四身上,此時我才注意到,李四已經沒有之前去找我之時的那種急切感,我猜想應該是已經到了蠱王棺材前的,所以他沒有那麼急切了。但我總感覺可能事情的結果和我想的會有偏差。

李四沒讓我們等太久,但他開口說的話讓我有點茫然。

“你們既然聽說五神棺和妖魔棺,那不妨猜猜我們這次見到了幾種。”李四嘴角勾勒著詭異的弧度。

聽道他的話,我們幾個嘴角都不禁微微抽搐。他麼都什麼跟什麼,要不是我現在感覺我不能鎮壓他,我非要讓他知道花為什麼這樣紅!

他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著我們說話。

“之前那口畜生道的棺材就是五神棺之一地棺的一種,而那口有活屍的人道棺就是人棺的一種。”

“所謂地棺,就是凝聚了大地精華的神物,比如畜生道棺的冥土地母,比如肉芝太歲,再比如雲母石精等等。”

“而且那口人道棺的材質看似是普通的金棺,實際他不是金棺,而是一種屬於金石之屬的材質,名為青烏,他似金非金,似鐵非鐵,不為土屬也不為金屬,而這也是那千年男屍活過來的原因。”

聽道這話我們也是明白為什麼一口普通的金棺能出活屍,此地就算是風水局第四十九的玄武駝山,一口普普通通的金棺也不可能有這種神奇的效果,原來是“人棺”的原因。

若不是李四說出來,我們幾個到現在估計還以為是一口普通的金棺呢。

說到“地棺”中的“肉芝太歲”,王五有話說。

他說從科學角度來講,所謂的“太歲”不過是一種單生細胞的肉菌罷了。他說“太歲”即使被割掉一塊肉,也可以自行生長,是肉芝的一種,可以入藥,有輕身健骨的奇效。

他們摸金,發丘一脈記載,太歲上都有一個黑如眼睛般的孔洞,是它的核心部分。

摸金,發丘盜墓都是按照風水之術,對“太歲”之說不可不查。尤其是是摸金校尉一脈,對於“太歲”之說更為仔細。摸金校尉按照《青竹地脈論》中認為太為兇,歲為渕即木星,是太古凶神死後留在世間的肉身,在這個眼睛上有很多說法,有明眼、暗眼之分,明眼就是在表面,能看到它的目是睜著的,只有這種才可以入藥食用,而暗眼則是眼睛藏在裡面,做閉合的樣子,此乃兇惡之兆,噩氣內聚,觸之不祥。

而說到發丘天官,摸金校尉就不得不提摸金校尉和發丘天官下墓常用用的東西了。

盜墓界皆知“發丘有印,摸金有符”,而這個符說的就是摸金符。發丘天官與摸金校尉用的手段差不多,除了發丘指是發丘天官獨有的手段,是曹操還沒有收編奇人異士創立發丘中郎將之時別人就練就的家傳絕學。只不過後來因為發丘天官的原因被稱作發丘指,哪怕是縮骨功摸金校尉會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發丘天官辟邪有天官印,同樣摸金校尉辟邪有摸金符。

摸金符刻有“摸金”兩個篆字,筆劃蒼勁雄樸,古意昂然,是用穿山甲最鋒銳的爪子製成,象黑水晶一樣微微透明,年代雖久,半點磨損的痕跡也無,爪根鎖著一圈金線,通身刻著避邪的飛虎紋。

摸金,發丘下墓除了上面的手段還有“玄珠折墨鏟玉爪,香鞋套囊背紅藥。”

“珠是北地玄珠,折是黑摺子,墨是墨斗,玉是聞香玉,爪是探陰爪。”

“香是軟屍香,鞋是水火鞋,套是摸金手套,囊背是背囊,紅藥是紅奩妙心丸。”

北地玄珠這種東西在中藥裡又名“地霜”或為“北地玄珠”,其性為“辛、苦、大溫、無毒。”這是為了預防古墓內空氣質量差,導致頭疼昏迷。

黑摺子這東西名稱很玄,其實就是根特製的撬棍,可以拉伸收縮。並且能夠摺疊起來帶在身邊,專門用來撬墓門墓牆,或是撬墓磚,可以配合撬棺材的“探陰爪”來使用

墨斗墨線可辟邪,應付屍變用

旋風鏟一根空心銅棍,銅棍中空,裡面裝有機括;九片精鋼打造的波浪葉,似九片花瓣一般插在銅棍前端。銅棍前邊有專門的插槽鎖簧,鋼葉一插進去就立刻被鎖簧牢牢的固定住。銅棍後裝了一個搖桿,就組成了一把打盜洞的利器“旋風鏟”。這種工具可伸可縮,開洞的直徑也能夠自行調整擴大縮小

聞香玉又叫金香玉,散發濃厚香味的玉石,可提神

軟屍香可以迅速把發硬的屍體燻軟

水火鞋摸金校尉的專用鞋,牛皮製,非常節實,而且保暖。

摸金手套摸金校尉在下入古墓後,必須帶上手套才能用手接觸明器,以免中毒,手套非常節實,在不得以用手開盜洞時,也可派上用場

風雲裹盜墓時背囊,鹿皮製,耐磨,而且密封性極好

縶藥一種紅色的縶藥,古代摸金校尉調配的秘藥,名為“赤丹”,又稱為“紅奩妙心丸”,具體是用什麼原料調配的,早已失傳,這主要是和防毒面具的產生有關係,有些摸金老手還是習慣開棺時先在口中含上一粒“紅奩妙心丸”,然後再動手摸金。因為古墓中有屍毒,從前的摸金校尉們代人相傳有一整套秘方,研製赤丹,進古墓倒鬥之前服用一粒,可以中和古墓中的屍毒,但是對常年不流通的空氣不起作用,只有在開棺摸金,和屍體近距離接觸的時候,用來防止屍毒侵體。

但是這丹藥僅限於化解屍毒,對屍毒之外的其他有害氣體,還是要另用其他方法解決,比如開喇叭(給墓中通風),探氣(讓活動物先進古墓)等等。這種藥的原理是以毒化毒,自身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果長期服用,會導致自身骨質密度降低,雖然對人體影響並不十分大,但也是有損無益,不到非用不可,則儘量不用。

據王五所說,他們發丘和摸金都記載過一個關於“太歲”傳聞,具體情況怎麼樣已經無從考證,沒有人能說清楚。他們兩門都將這件事情當做趣事而已,現在看來可能確有其事。

傳聞說的是在清乾隆年間,在雲南山林中一座古墓之中,有一個盜墓賊挖出了詭異的棺材,那口詭異的外形象是個大肉櫃子,四四方方的棺材上刻畫著許多滲人的笑臉。

這盜墓賊也是盜墓裡的行家裡手,但無論他怎麼用黑摺子怎麼撬這口棺材都無濟於事,哪怕是後來動用了探陰爪強行破棺,也愣是沒開啟那口棺材一絲縫隙,那盜墓賊嘗試了很久,就是打不開棺材,最後只能拿著之前看不上眼的陪葬品退出古墓。

他從墓裡走出來的時候,外面接應的人問他戰果如何,他只罵晦氣,他把墓中的情況告訴了眾人,眾人皆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