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注死,南斗注生”

“古代人們一直認為“南斗六星,主天子壽命,也主宰相爵祿之位。”

“而神話中也有“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說法,在道教中的南斗六星君就是司命主壽:第一天府宮,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宮,為司祿星君;第三天梁宮,為延壽星君;第四天同宮,為益算星君;第五天樞宮,為度厄星君;第六天機宮,為上生星君。”

“從以上六星職司也可看出南斗格星都主人的延壽解厄,富貴官祿。其中第三星天機為盡善盡美之星,是智慧與益壽之宿,應此星的人聰明絕頂,才華無雙。而七殺直接掌握生死,應此星的人數中可為大將,司命權柄,但早年註定歷盡艱辛,須得貴人護佑才行,是南斗六星中唯一有些兇險的星辰。”

《陶鼎》

根據現在已知的各種文物來看,陶鼎很多,但是有動物形狀的陶鼎很少見,只有當初出土陶鷹鼎是有動物身姿的陶鼎。

而陶鼎由新石器時期出現的炊器,用於煮食物,一般為夾砂陶。

器形大多為圓形,深腹,圜底或平底,有圓柱形或扁片形三足。

有的有雙耳,帶蓋。最早見於河南新鄭裴李崗和河北武安磁山遺址。商周青銅鼎成為禮制重器,陶鼎地位隨之提高,也有禮制意義。戰國至漢代出現鉛釉陶鼎和彩繪陶鼎,多作隨葬明器。漢代以後消失。

陶鷹鼎由泥質黑陶製成,造型生動逼真。從鼎的正面欣賞,恰似一隻活靈話現的貓頭鷹,位於頭部正前方的兩眼圓睜,炯炯有神。

嘴部彎曲成銳利的鉤狀,其神態似在等待時機捕捉食物。

鷹體呈圓形,肌肉豐滿,健壯有力。它收起雙翼站立著,雙足與尾部著地,造型簡潔有力,充滿了渾厚的體積感,整個鷹的身體有一種向外擴張的內在力量,無論從哪個角度觀賞,都能感到懾人的威猛氣勢。

《請仙符的規矩》

首先我們三個從揹包裡拿出請仙符,雖然內心十分激動,但也不能壞了規矩,世間七十二行,行行都有自己的規矩,我們也不例外。

祖輩訓誡:“凡下墓者,必以請仙符貼與仙棺,若符落,則分文不取,秋毫不犯。若符燃,自求多福!”

我們三個將請仙符貼在黑棺上按照祖輩傳下來的口訣等待結果。

“請仙符,請仙棺,仙棺內蘊鬼屍仙,今日若得金珠去,必不二顧羅堂前!”

唸完口訣,貼完請仙符,我們在一邊靜待結果的出現。沒一會,請仙符就脫落在地,我們三個傻了眼,沒有想到會這樣,在我們看來,請仙符貼在棺蓋上,那肯定不會脫落才對,結果卻是讓我們大失所望。

我們三個商量了一下,最終我們三人都認為可能是貼的位置不對,於是我們又貼在棺側,棺側掉。貼在棺底,棺底掉。

一看這情形,我們明白了這是棺內這主人家不想我們動他的棺材,我們三個也是不服氣,好不容易碰到一個活生生的棺材擺在眼前,這要是不開棺瞅瞅,這一趟不白來了嗎。就算我們不取寶,看看長長見識也是好的。

早在來之前,我就猜到請仙符不會那麼順利的貼在棺材上,不是因為未卜先知,而是想想也知道沒有粘性的請仙符如何能貼在光滑的棺槨上,雖然兒時祖父他們說過請仙符之所以能貼在棺材上是因為棺內的陰氣和請仙符上的熾陽之物異性相吸導致的結果。

如果棺材裡的主人家允許自己取寶,那麼請仙符就會牢牢貼在棺槨上,如果不同意,那麼請仙符就會從棺槨上脫落,如果碰到兇狠的主,請仙符就會自燃成灰。

據祖父所說,這是我們第一代先祖自下墓定下的規矩,一條活人與死人之間的規矩,從古到今,我們這一脈一直遵守這個約定,哪怕是跳脫身為族中異類的祖父也不敢違背這個約定

《五神棺設定》

天、地、人、神、鬼五神棺:

“天棺”無可尋,“神棺”無可覓,“鬼棺”不可見!

五神棺只有“地棺”和“人棺”在一些大墓中發現過蛛絲馬跡,但真正見到的人也是鳳毛麟角,寥寥無幾,寥若星辰!

別說五神棺了,就連沉香木,水沉木,檀香木製作的棺材也不是常見,大部分的棺材都是由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亦有以銅、石等製造的棺材。

除了五神棺外,還有兩種妖邪詭異的棺材,他們被行內的前輩們是稱作“妖棺”和“魔棺”的兩邪棺。這兩種棺材沒有前輩能夠形容出他的樣子來,因為見過這兩種棺材的前輩都死了,沒有一個倖免於難。

哪怕是五神棺中“鬼棺”也還有前輩高人活下來過,我的祖父據說當初在莽山墓裡就遇到過“鬼棺”。

我走到王五身邊,看著眼前的兩個符號發呆,“天棺”啊,那是和“鬼棺”同級別的存在,是比“鬼棺”還是神秘的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