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眼來到八月的一個普普通通的深夜。

朱棣第四次親征回京的路上。

“咳咳咳……”

躺在龍床上的朱棣已年過花甲,不復當年的威嚴。

他太累了,為了大明江山,為了讓自己的位置名正言順,他事事親力親為,到得如今永樂盛世。

皇位奪下來了,首都遷過去了,大典修完了,南洋逛遍了,安南平定了,瓦剌韃靼沒戲唱了。

在這漫長而短暫的幾十年中,該做的事情他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他也做了。

有如此功績,朱棣也應該心滿意足了,但其實不然,在他坐在皇位上的每一個白天,睡在寢宮裡的每一個夜晚,有一件事情總是纏繞在他的心頭如噩夢般揮之不去,斬之不絕。

朱允炆,你到底是死是活,現在何方?

“籲——”

快馬終究在載著答案回來了,那位老者翻身下馬求見朱棣。

一個為尋找朱允炆而存在的人——胡濙。

一走就是二十載,兩個青年人的約定變成了老年人的約定。

營帳關上,胡濙和朱棣進行了沒有史官在場的密談。

主僕二人談了什麼無人知曉。

不過這一晚之後,胡濙並沒有繼續出發尋找朱允炆,而是一同回京上任。

他應該是找到了朱允炆了。

江羨想到剛才看到的那個中年人。

“他是建文帝朱允炆?”

“所以祈天殿原本是為了那個馬鈴兒的修的?”

江羨迫不及待往下繼續看,時間來到永樂二十一年冬,江寧碧波湖。

一位老太監站著祈天殿前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江寧五穀豐登為我大明之福地,故重建修繕祈天殿保佑江寧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欽此。”

主持祈天殿修繕工作的是人是胡濙。

他將朱允炆手繪的頂部圖案交給了一個畫師。

江羨看到畫師手中的圖紙並不是伊東猜測的五祥瑞,而是洛神圖。

洛神就是宓妃,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兒,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

江羨覺得這朱允炆還挺愛他老婆的,直接把洛神給繪上去了,而且這洛神的畫的和馬鈴兒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