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5頁)
章節報錯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
這面鏡子才是穿越者最大的優勢。
當然,這計劃聽著很簡單,要真的執行起來,可又是另外一回事。
而這裡作為姬定變法的起點,姬定並沒有選擇做一個甩手掌櫃,而是親力親為,制定這裡的發展計劃。
根據他的大小法,大法是不變的,對於每個州縣都是公平的。
不一樣的是小法。
小法則是由當地貴族自己制定。
姬定並沒有干預太多,他主要負責的就是劃分發展區域,這裡面就要考慮水患因素,在一些安全的地方,興建避難所,糧倉,等等。
要發展,首先得來人,這人從哪裡來,就是分給那些立功計程車兵們。
至於如何分配。
歸大法所管,但優先小法。
因為楚國的軍政制度,是由貴族率領封邑的家兵前去參戰。
大法將確保所有士兵的戰功可以換得多少土地。
但是由小法具體執行。
就是說士兵優先在自己的家鄉得到土地。
待小法照顧完自己的人後,若還有剩餘的土地,大法可將這些土地分發給其他計程車兵。
可見在軍權這事上面,還是大王佔有主導地位。
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
在這個月內,這裡的貴族在姬定的建議下,組成了聯合官府,也修訂了小法。
對於這個小法,姬定並未干預太多,他只要確保一點,就是小法中必須設有救災法案。
因為各地的情況不一樣,不能都歸大法管,但是由於大法也需要拿出部分稅入來應對水患,姬定自然可以干預。
同時,這大小法,也徹底將治安和軍政區分開來,治安權歸小法,但是軍權歸大法。
這其實也是用一種比較規範的方式,保證貴族的利益不受到傷害。
給予貴族治安權,其實就是給予貴族擁有武裝的權力,而如今貴族本身就擁有。
實際上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只是名義上發生變化。
到時徵兵令只歸大法所有,只有朝廷才可下達徵兵令,實際上也還是貴族帶著人馬去。
只不過沒有朝廷的徵兵令,這地方武裝是不能越界的,而貴族在本地的武裝都可以用治安權來解釋,朝廷也管不著。
反正如今也管不著。
這也是貴族願意支援姬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確保他們的武裝力量不受到削弱。
這其實也是有地理原因。
即便是商鞅來楚國,同時也得到楚王的絕對支援,也很難做到跟秦國一樣。
因為秦國是在關中平原,有利於統一軍權,但楚國南邊盡是山地,交通閉塞,高山河流,將整個國家,分割成一塊一塊區域,若地方上沒有武裝力量的保護,那可是非常危險的。
哪怕到了明朝,這地區也是控制在那些大土司手中的,中央難以徹底控制這地區的軍權。
可見若拋開地理談政治,談軍事,那都是耍流氓。
唯有當技術突破地理的限制,才能做到一些看似容易的事情。
姬定知道避免不了,哪怕立法,也只是名存實亡,他也懶得去爭取。
......
此時已是盛夏時節,落日西沉,金色的晚霞像一張大網撒向煙波浩淼的河面上,波光粼粼。
與往日一樣,姬定與荊夫人來到河邊散步,不過忙完一切事宜的姬定,今日顯得格外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