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衍略顯不滿地向姬定說道。

既然那公子疾已經從河西來到韓國擔任盟軍統帥,公孫衍自然也從河東趕來這裡,在姬定的支援下,也被任命為大將軍。

但他對此安排依舊十分不滿。

姬定問道:“犀首此話怎講?”

公孫衍道:“目前我們應該極力遊說韓國、趙國和中山國,只要拉攏他們三國,齊國必敗,但是張儀似乎並不想盡全力去遊說,可見他不願意見到齊國以失敗收場,他想留著齊國,來牽制貴國和我國。”

姬定嘆了口氣,道:“其實關於張儀的想法,我也是知曉的,但是關於遊說趙國之事,這還真不能怪張儀,據我所知,確實是趙國不願意與燕國和中山國妥協,也不願意以盟軍為先,這才導致談判遲遲未成。”

公孫衍卻道:“但是在我看來,還是貴國與秦國沒有給予趙國、燕國施加足夠多的壓力,而且這也可能讓齊國有機可乘。”

如今大梁還在齊軍的圍困之中,他自是心急如焚,而如今最快速擊敗齊國的辦法,就是拉攏燕、趙,但是姬定和張儀都未親自前往趙國遊說,而是讓韓相公仲侈前往,這令公孫衍極為不滿。

認為他們並不想早日擊潰齊國。

姬定瞧了眼公孫衍,囁嚅幾回,道:“若是犀首認為我們沒有盡全力,那我們現在就去找秦相商量。”

......

盟軍大帳中。

“目前齊軍在正面共有十五萬精銳,而我們與韓魏聯軍也不過二十萬,其中魏國只有區區三萬兵馬,主要還是我們與韓軍,若是正面交戰的話,即便取勝,我們也有可能會損失慘重。”

公子疾如實向張儀說道。

張儀皺眉道:“這可不行,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在獲得勝利的同時,要儘量削弱楚國、三晉、齊國,其實如今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打起來也只會是兩敗俱傷,就看誰能夠損失的更少,那麼在未來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優勢。”

公子疾道:“但是那楚相亦非善類,他一早就提出,由他們楚國從南邊出兵牽制齊國,然後由我軍正面進攻。

但如果我們能夠拉攏趙國與燕國,就可以在正面改為牽制,盟軍可以從南北進攻齊國本土,以此來迫使齊國從魏國撤兵。”

根據地理而言,正面對抗,那必然是秦國充當主力,因為秦國就正對著齊國,但如果採取兩翼主攻齊國本土,正面牽制,那麼楚國和趙國就擔任重任。

張儀嘆道:“我倒是有把握遊說燕國罷兵,但如今是趙國死咬著燕國不放,那趙侯已經回到趙國,並且表示趙國與中山國、燕國勢不兩立,如果韓相能夠遊說趙國罷兵,那我倒是不建議去燕國跑一趟,不過我看這是很難的。”

公子疾問道:“這是為何?”

正當這時,一個士官走了進來,“啟稟統帥,楚相和犀首來了。”

張儀嘆道:“又是來催命的。”

過得一會兒,姬定便與公孫衍來到帳內。

姬定跟張儀可沒有什麼好話,直接就諷刺道:“我依稀記得秦軍進攻蜀國時,那可真叫一個行動迅速,怎麼如今又變得拖拉,莫不是這韓國的糧食更符合秦人的口味?”

張儀哼道:“這再好的地方,也不如自己的家安逸,如果允許的話,我倒是渴望早日回家。”

公孫衍便道:“那為何盟軍至今連一個陣亡計程車兵都沒有。”

張儀道:“我們也想早點進攻,但是齊國絕非蜀國可比的。”

說到這裡,他看向公子疾。

公子疾立刻道:“目前我軍在正面並不佔優絕對優勢,而根據之前的幾次援救來看,齊國並未全力圍攻大梁,而是以大梁為誘餌,派遣重兵伏擊援軍。

如果我軍貿然進攻,極有可能會中了齊軍的圈套。另外,我們也必須防備齊軍主動出擊,畢竟我軍還在集結兵力中,還得以防守為主,犀首曾為我秦國立下汗馬功勞,不會連都不知道吧。”

在魏國的都是齊軍,自然不需要籌備什麼,但盟軍不同,是各國軍隊混在一起,如何統一安排,也是一件麻煩事。

故此公子疾來到韓國,第一件事就是佈防,守住韓國要隘,防止齊國趁他們立足未穩,主動出擊,但是齊國也沒有主動出擊,故此至今盟軍一個戰損都沒有。

這當然是對的。

但是公孫衍身為魏臣,如今首都深陷敵軍的包圍中,他當然是希望盟軍趕緊出兵,不管合不合理,他都得催啊。

公孫衍又道:“就算不出兵,我們也應該極力拉攏趙國與燕國,只要拉攏這二國,齊國必敗。”

張儀聞言,不禁看向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