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聽罷,眼中閃過一抹不爽。

上官縱瞧在眼裡,道:“大王,我早就懷疑令尹乃是魏國派來我國的奸細,他做得所有的事,可都有利於魏國。”

楚懷王沒有做聲,顯然是在等姬定的解釋。

姬定笑道:“上官大夫未免太瞧不起人了。”

楚懷王問道:“令尹此話怎講?”

姬定笑道:“大王,其實上官大夫說得也沒錯,臣做得很多事,都是有利於魏國的,這臣並不否認,但是更有利於楚國。”

楚懷王是若有所思。

“至於說魏國派臣來楚國當內奸。”

姬定微微一笑,突然向楚懷王問道:“敢問大王,大王可願派臣前往秦國做內奸?”

楚懷王稍一沉吟,道:“令尹乃我楚國之棟樑,又肩負重任,寡人自是不捨得派令尹前往秦國做內應。”

“大王聖明。”

姬定道:“那魏王雖不如大王,但也不至於傻到,派臣這種人才來楚國做內奸,臣留在魏國對於魏國的幫助,要遠遠大於留在楚國對於魏國的幫助。”

“那可不見得。”

潘郢哼道:“當時魏國四面樹敵,若非我楚國相助,魏國只怕早已被秦國吞併。”

姬定笑道:“潘大夫果真是年紀大了,容易忘事,當時魏國的情況的確是不容樂觀,但是楚國也不容樂觀,最終是兩國攜手才扭轉當時的困境,時至今日,我的合縱戰略是非常成功的。”

楚懷王稍稍點頭。

當初楚威王被張儀騙慘了,是姬定幫助楚國扭轉了局面。

潘郢趕緊道:“你休要在此混淆視聽,不錯,你的確是魏國客卿,但更是我楚國令尹,關於販鹽一事,事關兩國利益,你卻毫不猶豫地站在魏國那邊。而且,之前每當我國與魏國發生矛盾時,你都是更偏向魏國。

如當初我國同時與秦國與宋國作戰時,不少人建議魏國出兵,幫助我國分擔,也是你制止了。”

姬定道:“但是最終結果就是我們贏了。”

潘郢道:“但是魏國也贏了,你倒是說說,為何當我國與魏國發生矛盾時,你始終偏向魏國。”

楚懷王也望著姬定。

販鹽這事到底能夠影響到楚國多少,其實也就皮毛,但是當兩國有共同的訴求時,姬定好像每回都比較偏向魏國。

楚威王在世之時,就有不少人抱怨這一點。

姬定道:“敢問潘大夫,當你與你的孫兒都想吃雞腿時,且雞腿只有一個,你會與他爭嗎?”

潘郢笑道:“依令尹的意思,那魏國是我們楚國孫子?”

姬定道:“這只是一個比喻,我想要說的是,我們楚國遠比魏國強大,這點鹽利對於我楚國而言,可算不得什麼,但是魏國而言卻非常重要。”

說到這裡,他又向楚懷王道:“大王,這事當時臣就建議與魏國好好商量一番,可見臣從一開始就不贊成當時那種做法。

因為河東地區對於我們楚國而言,是至關重要,而與魏國的盟友關係,更是我國的首要的外交關係。

正是因為有魏國擋住秦國,才能夠在之前的幾次戰事,屢屢得勝......。”

“老夫真是聽夠了令尹的這番言論。”上官縱打斷了姬定的話,道:“不錯,與魏國結盟,的確有利於我國,但是更有利於魏國,按理來說,魏國更需要我國,為什麼每回都得是我們退讓,而不是魏國。”

姬定笑道:“但是魏國還可以選擇給秦國當小弟,而我們楚國是不可能給人當小弟,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給予魏國好處。

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各位信不信,如果魏國此時選擇與秦國結盟,秦國立刻就會封鎖武關,不會讓我們楚國的一粒鹽流入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