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位上,這僅次於令尹。

但就昭陽在楚國的威望和地位,其實二人是持平的,不分上下。

這一文一武,可就是楚國的兩大支柱啊!

景翠升為大將軍,鎮守徐州。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老臣子都退下,一批新人上位,過程也是非常順利的,反正都是這些貴族來來往往,他們退下也是他們的後人繼承,也沒有誰留戀這個官職。

整個楚國並未沉浸在悲傷之中,反而是呈現出一派新氣象。

人事是陸陸續續一直在安排著,但是楚懷王也沒有因此耽擱軍國大事,昭陽的凱旋歸來,也預示著那巴中戰事進入了一個新得階段。

那麼下一個階段該怎麼辦?

之前楚威王就已經將此事交予王子槐處理,但是由於當時事務太多,而且楚威王身體是每況愈下,最終高固他們認為,還是等昭陽回來再商量。

“在我們拿下江州之後,可確保巴中鹽泉的無憂,但若是想更進一步,臣還是認為要增兵防衛後方,同時鄧地也需要防止秦軍從武關進攻。”

昭陽是屬於穩重派,天生的統帥,他看得不是區域性戰場,而是整個全域性。

他拿下江州之後,可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而是步步為營,鞏固防線,簡直就是無懈可擊。

言語之間,他並不贊成在巴蜀大規模用兵。

楚國的地理位置,限制楚國不能只顧一頭,得兩頭兼顧。

楚懷王又看向姬定。

姬定道:“臣認為若我國增兵巴中,秦國也極有可能會增兵,這會使得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臣始終不贊成與秦國全面開戰。

而我國的優勢,不在於正面的軍事較量,而是在於後勤補給,秦國前線的補給,是要依賴巴蜀,而我國前線的補給,是依賴於本土。

我們要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繼續給秦國施壓,迫使秦國從蜀中調往更多的糧食去前線。

而蜀中糧食是產於蜀人,蜀人將自己種的糧食送於秦軍,這必然會引起蜀人的不滿,後方不穩的秦軍,也必然不可能堅持太久。”

這已經不是姬定第一次闡述他對於巴中戰事的建議。

楚懷王也是支援姬定的,但是領兵打仗的可不是他們,而是昭陽等人,於是他又看向昭陽,道:“大司馬以為如何?”

昭陽點頭道:“我也贊成令尹的建議,以當前我軍與秦軍的對峙情況來看,也並不需要開戰,只要我軍在前線保持現有的兵力,秦軍必然就不敢怠慢。

再加上我們的補給可以透過船隻,運送到前線,以及江州本地亦可種出大量的糧食,補給要更為便利,持久對抗,對於我國是要更為有利。”

他們二人都贊成,再加上楚懷王也偏向姬定的戰略,關鍵他才剛剛即位,他希望跟諸侯表明一個態度,哥可不是軟柿子,你們都要尊重哥。

故此,楚懷王決定要對外宣佈,將繼續對巴蜀用兵,直到秦軍徹底退出巴蜀。

必須硬氣。

將聲勢打出來。

如果他剛即位,就選擇退兵,那麼會給人一種軟弱的感覺。

由昭陽全權負責此事,而姬定則還是以國內變法為重。

出得大殿,姬定突然向昭陽道:“大司馬打算如何治理江州?”

昭陽忙道:“此事我也正想向令尹請教。”

姬定沉吟少許,道:“此次戰事能夠如此順利,其中那些貴族將領是功不可沒,必須要給予他們獎賞。

而之前我們不是採取以糧食換鹽麼,大司馬可以將其中一些土地拿出來,獎賞給那些貴族將領,這糧食種出來之後,就地跟軍隊換鹽,如此一來,既可以在江州開荒出更多的田地來,又可以節省不少運途的損耗。”

昭陽聽得當即眼中一亮,道:“令尹不愧為當世奇才,此策甚妙啊!”

與其運送糧食去換鹽,就不如在當地多開墾土地,直接種糧食換,算下來的話,後者顯然成本更低。

等於這鹽白送給那些貴族。

“哪裡!哪裡!”

姬定謙虛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