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論事,在絕大多數宋人眼裡,那些布匹都應該是屬於宋國的,不是公子偃一個人這麼認為的,故此鄭國拒還所有布匹,也徹底激怒了宋人。

他們認為這簡直就是強盜行為,不可容忍。

又因為最近宋國發生太多事,而且全都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宋人是痛定思痛,幾乎所有人都將責任歸咎於他們宋國國力太弱小,故此才被這些國家欺負。

那麼公子偃的強國政策,自然是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認同。

公子偃的變法是極為順利。

他效仿秦制,但卻比秦國還要徹底,畢竟他之前的軍事行動是重創宋國國內貴族的中堅力量。

再加上還有一部分權貴流落到鄭國,至今不敢回來。

這也為他的變法提供一個非常良好的環境。

他下令開阡陌封疆,廢井田,將土地都分發給平民,令他是深得民心,又推行郡縣制,他任命的官員,將凌駕於貴族之上。

從而完成中央集權。

秦國可也沒有這麼徹底,目前的秦國,貴族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

商鞅可沒有徹底剷除貴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貴族,尤其是在世襲制方面。

而宋國也從一個商業最為發達的國家邁向農業國家。

而鄭國就剛剛與之相反。

鄭國是進一步將商業治國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就連國家軍隊都商業化。

可真是自古以來頭一回啊!

但是在別人看來,又是那麼的合情合理,畢竟鄭國是沒有國君的。

公主一直沒有被承認,大家還是稱呼她為公主,基於制度,她手中其實也沒啥權力,國內大小事務都不需要經過公主的決斷。

在這種情況下,這軍隊商業化,不就是理所當然得麼。

這其實也是各國答應鄭國擁有軍隊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公主手握大權,那他們還是會再多慮一番。

但也不一定會拒絕。

到底還是因為魏國、趙國暫時比較虛弱,無法履行保護鄭國的義務,即便公主手握大權,他們也不一定會拒絕的。

而身在鄭國的商人們卻跟打了雞血似得。

很是亢奮,也很是積極。

雖然他們並不知道,這到底可行否,能不能賺大錢,但是這畢竟是一門新買賣,而且涉及到軍隊,戰爭,基於商業定律,風險越高,利於應該越高,這門買賣的風險,已經是超越所有買賣,那麼其中利潤.......。

真是不敢想象啊!

他們對此是抱有極大的期待。

在他們的積極支援下,鄭國終於頒佈了軍制。

鄭國都成立好幾年,但卻是頭回頒佈軍制,這也真是夠奇葩的。

而這個僱傭軍制度,自然也是姬定設計的。

既然是買賣,那就有盈虧,就不能涉及任何平民,否則的話,萬一賺了錢,那就得分錢給平民。

而就當下的技術而言,幾乎是無法做到這一點。

就不能逼迫平民加入。

基於鄭國的輿論環境,他們也不敢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