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否決姬舒的建議,大家都用實力說話,那麼魏國、趙國認為這會令齊國完全控制鄭國。

他們現在沒有足夠的實力,可以去齊國抗衡。

這導致魏國和趙國明知這會觸犯到他們的利益,他們也只能選擇支援公主。

強者永遠是律法的反對者,而弱者永遠都是律法的捍衛者。

沒有律法,就是弱落強食。

魏國和趙國是弱者,他們願意支援用律法說話。

而齊國是一個很糾結的心態。

齊國又不願意鄭國將布匹歸還給宋國。

齊國就是想引宋國進攻鄭國,迫使三晉允許齊國對宋國開戰。

鄒忌和姬定看法一樣,認為公子偃是一個很危險的人物。

但是齊國又希望用實力說話。

因為濮陽地理位置至關重要,對於三國而言,這可不是小事,魏、趙、齊三國相邦就此事來到濮陽商議到底該怎麼辦。

“宋國之前要人,鄭國答應了,宋國又要布,如果鄭國還答應的話,天知道宋國還會要什麼?另外。”

鄒忌稍稍一頓,又繼續說道:“囤積在鄭國的布匹,乃是交易而來,可不是以公子偃的名義存放在這裡的,這裡面可也涉及到我齊國商人,我們齊國是不可能答應的。”

大戊午道:“但這會引起宋國的不滿,鄭國可無力與宋國抗衡。”

鄒忌道:“我贊成公主之前的提議,由我們三國出兵保護鄭國。”

惠施道:“這倒不是不行,只不過我們三國都派兵來此駐守,那麼由誰來統一指揮?若各自為戰,將毫無意義,若統一指揮,我相信你們齊軍將領並不會服從我們魏國將領,同樣的話,我們趙國將領也不會服從貴國將領的指揮。

到時真打起來,可能會被宋國逐一擊破,也威懾不到誰。”

鄒忌笑道:“這很簡單,由我國派兩萬兵馬,你們各派五千,然後由我國將軍統帥。”

大戊午呵呵笑道:“齊相認為我們會答應嗎?”

鄒忌道:“目前只是非常時刻,等到情況穩定之後,我們再撤兵就是,我知道二位的疑慮,但是我們齊國根本就無須獨佔鄭國,哪怕真發生什麼事,我們齊軍往鄭國走,鄭國未必攔得住?”

惠施笑道:“齊相聰明絕頂,這一個又一個計謀,令我們是瞠目結舌,應接不暇,我以為還是用最為公平方式來解決此事。”

鄒忌問道:“不知惠相有何高見?”

惠施道:“我們都不派兵,讓鄭國自己擁有軍隊來防守。”

鄒忌立刻道:“這可不行,當初我們可是說好,鄭國不允許擁有超過三千兵馬,如此我們才願意給予鄭國城池。”

大戊午道:“但是此一時彼一時,當時你們宋齊一家,有我們三國在,鄭國自也不需要兵馬,而如今宋國選擇中立,而宋國又與鄭國接壤,且之前宋國並未參與鄭國的事務,也並未承諾什麼,鄭國自然得擁有保護自己得兵力。”

鄒忌道:“這宋國一事還未完,你們又讓鄭國擁有軍隊,難道你們就不擔心......!”

惠施道:“我們只需要確保鄭國擁有可以爭取到援軍到來的兵力即可,如此一來,也可以為我們三國節省不少人力物力。”

大戊午又道:“再說,這軍隊又不是用來保護公主的,而是用來保護我們各國在此的商人,且也不歸公主所有,不知齊相還有何擔心的。”

鄒忌瞧了眼二人,見他們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也不讓齊國在鄭國駐軍,問道:“那你們說多少合適?”

惠施道:“三萬。”

鄒忌心裡暗自權衡,若只保持三萬軍隊的話,確實不可能對齊國造成什麼威脅,關鍵鄭國制度,公主事難以獨掌大權。

當然,他還是希望更多的控制鄭國,但是惠施和大戊午顯然不會令他得逞。

基於這一點,這鄭國具備一定的軍事實力,可以威懾宋國,這對於齊國而言,當然也是好事。

目前宋國是齊國的心腹大患啊!

鄒忌最終還是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