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豈有此理(第1/5頁)
章節報錯
其實誰都知道秦楚都不是啥好人,都是豺狼虎豹,但問題是打又打不過,只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啊!
對於巴蜀而言,肯定是楚國的威脅最大,這其實跟魏國當初的抉擇一樣,對於魏國而言,楚國威脅是遠小於秦國的威脅,故此魏國是選擇與楚國暗中聯盟,一塊對付秦國。
可見蜀王選擇與秦國結盟,也算是明智之舉。
這其實也是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
在蜀王杜後決定與秦國結盟之後,張儀又讓杜後先假意與司馬昭魚交涉,給予他們一絲希望,先拖住楚軍,給秦軍入蜀爭取寶貴的時間。
然而,那邊司馬昭魚心裡還是很希望能夠與蜀國結盟,將秦國擋在蜀道之外,不要放秦國這攪屎棍進來,故此他也是耐著性子與蜀王交涉。
沒過兩日,司馬昭魚就已經料到張儀可能就在這裡,但是他認為蜀王是在兩邊要價,就沒有想到張儀這麼快接連遊說了苴國和巴國,導致蜀王並沒有太多的選擇。
當然,對於中原諸侯國而言,蜀地到底是非常次要的戰場,沒法影響到大局,是英雄就還得逐鹿中原啊!
咸陽!
“真是豈有此理,他們以為派幾個人來,就能夠嚇唬住我們秦人麼。”
嬴駟坐在殿中是大發雷霆。
而原因就是因為趙國、魏國、韓國同時遣使入咸陽,告知嬴駟,他們三晉已經達成軍事同盟,若是秦軍敢進攻宜陽,那趙國和魏國也絕不會坐視不理的。
這等於是恐嚇啊!
向來只有我嬴駟恐嚇人,何曾被人恐嚇過。
嬴駟當然非常生氣。
一個名叫蘇夯的謀士便道:“君上勿惱,依臣之見,他們不過是虛張聲勢,因為據臣所知,趙侯正在調集軍隊北上,而魏國還在忙於收復河東三鎮,根本就不可能抽調主力前去救援韓國,君上何不將計就計,命公子疾率兵攻打宜陽,臣敢擔保,咱們只要一出兵,那三晉聯盟必將成為笑話。”
不少大臣紛紛站出來,支援蘇夯,建議嬴駟出兵攻打宜陽。
原本秦國抽調河西部分主力前往崤山,只是為了嚇唬一下韓國,乃是張儀的離間之計,可不是真的想要打宜陽,可不曾想到三晉竟還主動派人來威脅秦國。
這是要在老虎頭上拔毛麼?
那就得讓他們看看咱老虎的獠牙。
秦國大臣判斷三晉聯盟是非常脆弱的,不堪一擊,這要不打他們,他們還以為秦國畏懼他們的聯盟,反而會更加抱團,那不如就重兵出擊,給他們一個教訓。
如果到時魏國、趙國不派兵來救,他們的聯盟自然就瓦解了。
嬴駟點了點頭,覺得這也是可行的,反正崤山那邊也已經做好戰爭的準備。
大臣陳莊突然站出來,道:“君上,此舉萬萬不可啊。”
嬴駟問道:“為何?”
陳莊道:“三晉這回遣使來此,並非是為挑釁或者威脅,而是因為懼怕我秦人進攻宜陽,若是我們出兵的話,這確實有可能逼迫韓國再度與我們結盟。
但是,君上可莫要忘記邊上的齊國和楚國,他們肯定都渴望我們與三晉打起來,如果我們出兵的話,他們在後面使力,給予三晉支援,韓國就不會那麼容易屈服,我們也無法速戰速決。
而如今相邦已經入蜀,北邊我們也在於義渠交戰,若是東邊再打起來,我國就要面臨三面作戰,此乃兵之大忌啊!”
他們這一吵,嬴駟反倒是冷靜了下來,問道:“依卿之言,我們該如何應對?”
陳莊道:“臣以為還是要遵循計劃行事,先打擊義渠,再在蜀地牽制楚軍,至於三晉,暫時先由著他們,等我們騰出手來,再給予他們教訓。”
正當這時,一個侍從快步入得殿中,在嬴駟耳邊小聲嘀咕了幾句。
嬴駟聽得眼中閃過一抹喜色,臉上的怒容立刻消失的無隱無蹤,揮手使退那侍從之後,便道:“那就依卿所言,先由著他們吧。”
大臣們皆是一臉八卦地瞄著嬴駟,這是遇到什麼好事了,說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呀!
可惜嬴駟並沒有說什麼,只是讓陳莊去與三晉使臣交涉。
雖然嬴駟最終還是摁住了心中的魔鬼,未出兵宜陽,掀起新得戰爭。
但話說回來,那蘇夯的策略也並沒有錯,三晉聯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團結。
魏國上下也都知道,若想不捱打,還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