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懂事(第1/5頁)
章節報錯
和平!
毋庸置疑,這不僅僅是每個百姓的渴望,同樣也是每個統治者的渴望。
此時的統治者們,都非常堅信一點,那就是當敵人都死光後,和平就將會到來。
由此可見,相邦大會上面的那一絲絲的友好氛圍,其實也不過是妥協下的產物,因為當時大家都知道,那一場戰爭,繼續打下去將毫無意義,只會便宜秦國,但也沒有人期待戰爭就此終止,畢竟敵人可還未死光光啊!
各諸侯國都在調整戰略,要打就得打一些有益於自己的戰爭。
武功強大的趙國欲趁機除北患;
而連連征戰不休的魏國則欲趁機休養生息,恢復國力。
而勢力強大秦國更是不甘寂寞,一方面整頓兵馬,與義渠作戰,另一方面則是張儀南下入蜀,阻止楚國西擴的腳步。
作為東方大國的齊國則是悠閒的下著一盤大棋。
至於楚國,由於楚威王年邁,楚國的擴張的腳步,也隨之放緩,重心已經從對外擴張轉移到國內改革上面,雖然在相邦大會上,楚國是鋒芒畢露,但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即便將來在巴蜀與秦作戰,也不可能形成大規模戰爭。
變法才是目前楚國最為重要的政務。
楚威王哪能不明白,開阡陌,廢井田,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已經是大勢所趨,其實楚國早已經從側面承認土地私有制,但是楚國自有國情在,就是貴族與王族繫結的非常密切,他們都渴望在不傷及貴族統治的前提下,完成這一步。
但是這很難,歷史上楚威王並未走這一步,還是那楚懷王借父王之威,任用屈原變法,但是屈原變法還是要衝擊舊貴族的統治,最終這也導致變法失敗。
而姬定提出的大小法,聯邦制度,給予楚王一個理論上的可行性。
楚威王決定讓姬定去試一試。
當然,大部分貴族們還是非常反對變法的,但是姬定那無厘頭的變法,可真是令他們有力無處使啊。
姬定的意思非常簡單,我膽小,我怕事,你們完全不需要依靠權力和血統來阻止我,那真是殺雞用牛刀,只要你們口頭上拒絕就行了。
這回可是昭陽主動請姬定去他的封地變法,可不是姬定強行要去的,那麼其他貴族自也不好多說什麼。
然而,姬定本還想做一些準備,但是張儀入蜀加速了這一過程,楚威王不想再拖下去,於是讓姬定早日前去,且還讓王子槐與姬定一塊前去。
可見楚威王其實是在為王子槐鋪路,也真是煞費苦心啊!
昭陽的封地就是以後興化一代,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地處江淮之間,是非常富裕的一個城市。
但那是以後,而如今的興化,由於四面環水,交通不便,地處偏僻,只是周邊百姓避難的好場所,自然也不會多麼富饒,非但如此,由於如今楚越大戰才剛剛告一段落,這一代地區,可謂是百廢待興。
可惜昭陽隨楚威王南征北戰,無暇管理自己的封地,導致這裡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理,而當地的貴族卻是趁亂不斷劫虜百姓為奴,掠奪田產,唯恐落後於人。
一句話可形容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初到這裡的王子槐,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禁是心下惴惴,對於姬定此行,是越發的擔憂。
都還沒有得到最基本的治理,變法真是遙遙無期啊!
姬定卻是淡定從容,每當王子槐表達自己的憂慮時,他總是微笑地告知王子槐,我們很快就會回去的,不會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耽擱太久。
來到這裡,姬定便立刻將所有的貴族都找來。
這些貴族多半都是隨昭陽征戰,立下戰功的將軍的家屬,還有一小部分則是以前越國投降的貴族。
其實早先他們就收到訊息,朝廷變法,要拿他們開刀,故此他們也早就暗中聯合,商量著如何對付姬定。
但不管怎麼說,姬定可是昭陽請來的,並且還有王子槐隨行,那他們自然也不敢立刻就給姬定臉色看,皆是受邀前來,倒也沒有人缺席。
大堂內,坐著數十人之多,顯得非常擁擠,這還只是當地的頭部貴族,若是全部請來,只怕這都坐不下。
姬定不願與他們廢話,將擬定好的大小法給他們看。
待他們看完之後,姬定又如同一個證婚人,微笑地問道:“你們願不願意?”
大家兩兩相視,是猶豫不語。
姬定納悶道:“你們願意就願意,不願意就不願意,好歹也給我一句明話啊!”
一個名叫麻海的貴族便開口道:“不知大將軍答應否?”
他口中的大將軍自然是指昭陽,不過他們也談不上是昭陽的小弟,因為他們可都是家族企業,有可能他家中某一人在昭陽帳下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