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魏國、趙國將遣派部分兵馬駐紮宜陽,不過對外可要虛張聲勢,表示三國同盟的決心。

最後,魏國幫助韓國分擔宜陽駐兵的軍費,這一筆錢可真是不少,惠施也知道秦國不大可能此時進攻韓國,但是沒有辦法,畢竟魏國得到了河東三鎮,而這其中的確有韓國和趙國的功勞。

雖然最終還是解決了分歧,但是此事也在三國盟約上,留下一道只怕是難以恢復的傷痕。

另外,公仲侈料想的也沒有錯,秦國並不打算在這時候發兵攻打韓國,張儀演這麼一出,一來是嚇唬韓國,離間他們三晉的關係;二來也是防止韓國與楚國聯盟,從函谷關進攻秦國。

而此時張儀已經前往蜀國,為秦軍進入蜀地做準備。

訊息也很快傳到楚國來。

楚威王立刻召開會議,商議如何應對。

“這與臣料想的一樣。”姬定道:“張儀肯定會藉助我國入侵巴國一事,來嚇唬蜀國,從而與蜀國結盟,如此一來,秦軍才能夠順利進入蜀地。”

昭陽點頭道:“臣與周客卿想得一樣。”

畢竟那蜀道難走,如果秦國沒有爭取到與蜀國的同盟,那秦軍是很難進入蜀地的。

楚威王問道:“那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姬定道:“臣以為我們應該加快攻伐巴國,趁著秦軍未到之前,先拿下巴國。”

高固皺眉道:“如果我們此時加快攻伐巴國,那麼無疑會令蜀國堅定不移的與秦國結盟。”

姬定道:“首先,基於目前的局勢,只怕很難阻止秦軍進入蜀地,畢竟我們楚國已經佔領巴國三大鹽池,除非我們楚國主動退出來,否則的話,蜀國必然會感覺到威脅。其次,放秦軍進入巴蜀,也符合我們楚國的戰略。”

昭陽略感疑慮道:“但是就這麼放秦軍入蜀,我始終覺得有些不妥。”

他並不反對姬定化整為零的戰略方針,但是他對於是否放秦軍進入蜀地,還是有所保留的。

如果秦軍在蜀地站穩腳跟,等於又多一處可以直接進攻楚國的地點,同時秦軍要撤走,楚國最多也就是拿下巴蜀,不可能從蜀道去進攻秦國。

姬定笑道:“自然不能這麼就放秦軍入蜀,我們還是要阻止秦國,提高秦國入蜀的代價。”

楚威王問道:“如何阻止?”

姬定道:“據臣所知,巴蜀二國的關係一直就不太好,兩國經常相互攻伐,臣願意親自前往蜀國,與蜀君談判,表示我們楚國願意與蜀平分巴國,也許競爭不過秦國,但如果蜀君不傻的話,他肯定會借我們的條件,去跟張儀談判,張儀必將要付出更多的代價。而同時,亦可為我們爭取到攻取巴國的時日。”

楚威王又瞧了眼高固和昭陽。

昭陽回答道:“臣支援周客卿的建議,但是臣以為周客卿已經提出變法,且引起極大的爭議,若是朝廷遲遲沒有動作,就怕遲則生變啊!”

高固瞧了眼昭陽,並未做聲。

楚威王點點頭,道:“卿與寡人想得一樣,既然放與不放秦軍進來,都對於我國有利,就不需要客卿親自前往,客卿還是該以變法為先啊!至於蜀地那邊,寡人會派司馬太宰前往。”

這事有輕重緩急,蜀地那邊畢竟比較偏遠,秦軍在那邊的動作,暫時不會影響到大局,但變法可就不同,時隔多年,再度開啟變法,對於楚國而言,是至關重要。

攘外必先安內啊!

其實不管是楚威王,還是昭陽他們,都對於變法有所保留,讓姬定去昭陽的封地變法,只是做個實驗,看看能不能行,楚威王希望能夠在生前,決定是否變法,不要將這事遺留給後代去做。

姬定倒也沒有強求,此事確實也不需要他親自前往,變法對於他而言,也是更為關鍵,而他之所以主動要求前往,純屬職業習慣,他認為這就是他的事。

在會議結束之後,昭陽悄悄找到高固,問道:“令尹,你覺得周客卿那戰略到底能不能行?”

高固猶豫道:“能行是能行,關鍵在於在哪裡拖住秦國,若是在巴蜀,於我國不利,如果是宋國、鄭國等地,那倒無所謂。”

昭陽點點頭,道:“我也是這麼想的,關鍵我軍在拿下巴國的那些鹽池之後,恰逢與秦國結盟攻伐魏國,於是停止繼續進軍,駐守巴國計程車兵早已無心念戰,故此我打算讓太宰全力阻止秦軍與蜀國聯盟。”

高固點點頭,道:“我也贊成這麼做,那麼首先我們得與巴國緩和關係,如此才能夠減少蜀國對於我們的恐懼。”

說到這裡,他稍微頓了下,道:“將軍既然反對,為何之前不提出來?”

昭陽嘆道:“相比起蜀地,國內變法更為重要,我不想在這關鍵時候,讓周客卿分心。”

高固欣慰地笑道:“有將軍在,那我便可放心的離開了。”

......

而如今最為舒服的無疑是齊國。

如果齊國如今想要變法,那真的是天賜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