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切都隨著楊神的出現而發生了改變。

是楊神讓這些邊郡的百姓知道,原來他們這些居住在最北邊的幾個郡的百姓,也能得到漢軍的庇佑,雖然說現在好像漢帝國已經不叫漢帝國,而是叫做乾帝國,不過都一樣。

因此,在得知乾帝國願意收留他們的時候,他們又豈會不願意遷移到五原郡去呢?

這些生活在邊郡的百姓,只要你願意給他們一條活路走,那他們是什麼都願意做的。

就這樣。

在這段時間裡,幾乎每天都有人從朔方郡、雲中郡、定襄郡、甚至是雁門郡遷往五原郡。

就連草原上都有一些人主動請求歸附。

不過,朔方郡、雲中君、定襄郡人口有限,就算全都遷入五原郡,也沒有多少人,雁門郡的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靠近幷州腹地的地方,也不可能往五原郡遷移。

如今北方的草原上,匈奴早已不成氣候,現在的北方草原,主要以鮮卑、烏丸等東胡勢力為主,其中又以鮮卑最為勢大。

像之前的草原霸主檀石槐,以及先前組織胡人大舉南侵的和連,都是鮮卑的首領。

不過,和連聯合烏丸、匈奴等胡人部族,率領三十萬大軍南下,結果被呂布一戰而潰,如今的草原可謂是元氣大傷,為首的鮮卑更是因為實力損失慘重,已然不復之前的霸主地位。

雖然和連的侄子魁頭繼承了鮮卑首領之位,使得鮮卑不至於群龍無首,但是不管是烏丸還是匈奴都已經出現了崛起的勢頭。

對於這種情況,魁頭雖然有心遏制,但是元氣大傷的鮮卑已經無力再製約烏丸和匈奴部落了。

而不管怎麼說,現在草原上的胡人部落,實力相較於之前已經大大削弱這是肯定的。

現在都是“談乾色變”,乾帝國展現出來的強大軍事實力已經震懾到了這些人。

北上草原,歷來最大的阻礙都是情報。

自從漢武帝時期匈奴被打殘之後,大漢帝國的實力就已經遠遠超過了草原上各部族。

之所以沒有徹底平定草原,一來是因為得不償失,就算勞師動眾平定了草原,收益也沒有多高,二來便是因為沒有情報,難以準確定位草原上胡人各部的位置,就算大軍出塞,也很難一戰而竟全功。

草原這麼大,漫無目的的找肯定是不行的,對於楊神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個帶路黨。

畢竟,鮮卑、烏丸、匈奴各部也不是一條心。

眾所周知,在曾經的草原上,匈奴帝國才是唯一的霸主,只是後來匈奴帝國被大漢帝國打的四分五裂,一部分匈奴選擇投降,也就是南匈奴,另一部分不願意投降的匈奴則是西遷了,最後逐漸銷聲匿跡,也就是北匈奴。

現在所說的匈奴,一般都是南匈奴。

而鮮卑和烏丸這些胡人部落,都是在匈奴沒落之後才發展起來的。

因此,在匈奴人的眼中,這些人是竊取了他們在草原上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