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秀家給他的驚喜還沒有結束,秀家又指著番薯說道“這個東西口感不太好,吃多了還會脹氣,但是卻是真的高產和定餓啊!

尋常種植一些,用來調解一下口味也是不錯,如果遇到大災之年,這東西的產量可是妥妥的救命糧啊!

最為關鍵的是,它是這三種植物中對土地最不挑的,即便是伯耆的石灰鹽鹼地依然可以種植。如果能將其引入伯耆,伯耆知行漲到30萬石不再話下。”

“伯耆嗎?三十萬!”龜井茲矩對於這個數字非常吃驚,以至於忘了禮儀直接在秀家面前對秀家發起了質問。

他本身是出雲國人,距離伯耆並不遠,在他青少年之時,伯耆正是在尼子家勢力範圍之內,對山陽道或者對山陰山名家的攻勢都需要路過伯耆,因此他對伯耆是有些瞭解的。

伯耆國的土地面積非常大,中間的大山火山將伯耆分為東西兩塊平原,關鍵是這兩塊平原面積都不小。

但是因為大山是一座活火山的問題,伯耆地區的泉水硫磺濃度不低,使得周圍土地酸化。

也是到了後世,大山逐漸變為休眠火山之後,經歷了數百年的沉澱,在火山灰的滋養下,伯耆的土地酸鹼性才逐漸正常,成為農業適宜的土地。

秀家不可能全然看天吃飯,在這樣酸化的土地中,普通的作物根本種植不下,但是番薯可以。

如果能夠引進番薯,可以使得伯耆的農業糧食產量提高,平年之時可以利用番薯做地瓜幹、番薯粉條等特產,一旦遇到災年,番薯可以用來應災。

當然這些都是秀家的設想,龜井茲矩即便對秀家再信任,對他那句伯耆知行產量提高到30萬的話卻是一個字都不信的。

但是不信歸不信,今日秀家既然拜託了自己,自己作為家臣自然會盡心盡力為秀家去搜尋,因此應下了秀家的請求。

總的來說,龜井茲矩這次為秀家征討琉球帶來了太多驚喜,這也是秀家願意在秀吉面前為其美言的原因。

“武藏,前兩天交代你的那件事,你和琉球的使者都交代了嗎?”

秀家所問的自然是將谷山翁主嫁給秀吉做側室,同時立現在改叫豐見按司的原玉川按司尚朝陳之子尚朝孝繼承琉球國王的建議。

“哈衣”聽到秀家的暗示,龜井茲矩身體微微向前兩步,在秀家跟前小聲說道“一切都已辦妥了,谷山翁主和琉球那邊的使者全盤接受秀家的計劃。”

聽到廢立儲君的事這麼輕易的就被答應了下來,秀家有些吃驚的問道:“這麼輕易的接受的了嗎?琉球派來的使者是誰?聽說是一位按司,難道不是琉球王室嗎?”

正如秀家在問話中所提到的,琉球的政治體制中按司是最高的身份等級,相當於明朝的親王爵,非王族是不得封的。

正所謂王室皆有王位的繼承權,秀家順水推走承認尚朝德的繼承權也就罷了,畢竟他已經是琉球公認的儲君,其他人也不會有非分之想。

但是秀家現在三兩句話就廢除了他的繼承權,改立另一脈的後代為新王,怎麼可能不讓這些王室使者動歪心思呢?

畢竟大家都是王室,憑什麼就選你成王了?

龜井茲矩將秀家疑惑,對著秀家解疑道“殿下可能有所不知,此次前來大坂的正使乃是國頭按司,並不是姓尚,而是姓馬,這位是琉球國內唯一是異姓按司。”

“異姓的?”秀家碎玉這部分歷史瞭解不深,只知道琉球按司都姓尚氏,因此對於這個出現的馬姓國頭按司感到吃驚。

“這位馬氏國頭按司本是幫助尚圓王繼位才得以做官的,從此頗為尚氏信任,傳至三氏馬順徳時隨尚元遠征奄美大島。

恰逢尚元病重,聽聞是因為像上蒼祈禱願意用自己的命換病種的尚元命,尚元康復之後非常感動,於是冊封馬氏為國頭按司,時代領有國頭間切。”

龜井茲矩說罷還怕秀家不理解,於是解釋道“國頭就是在琉球本島最北端那個角上那一塊,是一塊非常貧瘠的土地。”

秀家聽到這個故事,忍不住的挑了挑眉毛吃驚說道“還能有這樣的事兒?就因為為自己的君主祈禱就受封按司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