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援朝水師也給李如松帶來了他最需要5門紅夷大炮,每一門都是從葡萄牙海船上拆下來的,不小於20磅的口徑,每一發彈丸都有碗口那麼大。

豐臣秀勝想要奇襲平山失敗,不代表明軍就這樣放過了他。

在1月3日季金率領水師抵達海州的時候,前協統領楊元已經領兵抵進至禮城江對岸。

禮城江相對於漢江和大同江來說算是小江,但是依舊是一條寬達百米的大河,而且水深超過10米,想要渡河異常困難。

金川城坐落在禮城江南岸,在金川與禮城江交匯處的三角形地帶。優握的地理位置使得金川城東、南兩側緊挨著金川和禮成江,而他的西側又有高達100米的飛峨山阻隔,僅有北面一側是平地方便大兵團列陣。

正是因為有不遜於平壤城的地利,才讓小早川隆景怎麼都不願意放棄金川城,更是在此之前用2個月的時間,在飛峨山上修築了日式山城與下面的金川相呼應。

但是再好的城也是人來守備的,駐守在這裡的是第十兵團宮部長房、荒木重堅等人3000日軍。

楊元除抵金川的時候發覺金川易守難攻,但是很快獲知了明水師已抵達朝鮮的訊息,隨即希望李如松能派水師幫助自己炮擊金川城。

但是李如松有一個更大膽的計劃,他與季金聯絡,在水師的掩護下將左協李如柏在下游運送至對岸,並直接向南方的開豐開進。

金川城的地理位置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裡是禮成將中游水勢較為平緩,而從上游渡河需要翻過飛雄山脈,不論從哪個山口出,第一個要面對的便是金川城。

但是李如松大膽的使用水軍將士兵從下游渡河,直接繞過了日軍的金川防線,而在二線的開豐城僅有數千日軍監視,駐守在此的是南條元清麾下800和尹東佑兵麾下600人。

看到北面如後洪水一般湧過來的暗紅色軍隊,他們稍作抵抗便被趕了出去。明軍正式切斷了金川與開城之間的聯絡。

而開豐再往南10公里便是開城,這裡是日軍屯駐重兵之所在,第十兵團總大將,關白秀吉的親外甥豐臣秀勝便坐鎮於此。

開豐的丟失直接使得豐臣秀勝的局面非常困難,也使得監視江華島的豐德失去了戰略意義。

好在有家老白江成定,在他的勸說下,豐臣秀勝下令豐德的島津豐久等人撤回開城駐守。

1月6日,李如柏、李寧所部逼近開城,與此同時季金所領水師也朔禮成江而上,幫助楊元對金川城進行攻擊。

其實早在前幾日,楊元就已經派人在上游渡河,並經過飛熊山脈來到金川城北側。

但是在巡視一圈之後發現金川城易守難攻,僅有北側一面面敵,自己這邊攻城的壓力實在太大,這才有了再派人藉著水師炮擊西牆之故,橫渡禮成江進攻金川城的計劃。

只見當天一早,禮成江上橫跨著30餘艘明軍艦船,全部下放船錨一字排開面向金川城頭。

城北側的前協主力向向金川城開炮,禮成江上的明軍水船聽炮聲如號令,隨即也向金川城頭百炮齊鳴,一時之間竟打的金川城頭西、北連個無立錐之地。

特別是西側城牆面對的都是大口徑的神威大將炮,這種火炮若是放在地上重好幾千斤,不是那麼容易運輸的,即便是明軍主力也沒有多少門,都是李如松的寶貝疙瘩。

陸運火炮極其不方便,但是若將火炮搭在船上尹東就要比陸上運輸方便許多。

30餘艘船隻足有近百門神威大將軍炮齊射的火力,著實是讓楊元和金川城內的日軍感受到了平壤日軍都未曾感受過的火力支援。

明軍步卒趁機衝到城下,向金川城搭上梯子,禮成江對岸明軍也趁此機會坐船渡河。

金川城小,本來就是開京下屬的小縣城,也就是因為地理位置優握,這才有3米多的牆高,放在後世也就是一層樓的高度,搭個梯子便攀了上去。

在明軍火炮轟擊之下,常年受到江水侵蝕,地基本就不穩的北側城牆出現了垮塌,倒塌的城牆衝入禮成江中,竟為明軍登入鋪建出一個淺灘。

數千明軍本以為坐船渡河之後,還要在牆根苦戰,沒想到金川城牆這麼輕易的就塌了,紛紛士氣大振衝入城內。

守備在西側的是荒木重堅及其麾下850人,城牆垮塌之下,宮部長房被摔落城外,人還沒緩過神來,就被被剛剛登岸的明軍直接割取了首級。

西側荒木軍隨他一齊摔落於地,或者被城牆掩埋之卒有近百人,全部被明軍割下了首級。

荒木軍見家主以死,再也沒有奮戰的念頭,紛紛逃離陣地向東門跑去,明軍正式殺入金川城內。

駐守北門的乃是轉封九州筑前巖屋城宮部繼潤之子宮部長房,以及他所領的27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