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廄橋城被攻陷的訊息,秀家幾乎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恰逢此時穴山信忠在一旁吹捧自己,引得周圍許多的人的歡呼。

其實大家都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是跟著喊“主公萬歲”肯定不會錯。

最後還是秀家壓下了眾人的捧贊,讓柘植三之丞和香川景則將廄橋城的實際戰況合盤托出。

當人由於戰鬥剛剛結束不久,裡面的很多內容都是透過廄橋那邊的轉述,饒是如此也讓在場所有人聽得血脈噴湧。

當然也是由於口頭轉述的原因,真實情況必然會有些偏差,畢竟人在傳播的時候,難免會不知覺的進行藝術化改編。

最離譜的就是將真田信繁帶著十餘人在嚮導帶領下走走土堀去燒城的經過,講述成了獨自一人深入敵後殺掉了守衛防火燒城之後安全得還。

秀家當然不會相信這段故事的真實性,如果真田信繁真的有這麼厲害,那不久是日本呂布般的存在?

但是秀家不信架不住別人不信啊,聽到故事的人紛紛表示出對真田信繁勇武的敬仰之情,也就只有與他熟悉的香川景則和穴山信忠疑惑又尷尬的低著頭。

在最後聽到城主多目元忠戰死,廄橋城陷落斬殺有首級者800餘人,俘虜600餘人,燒焦的屍體仍在清點,廄橋城上下無一落網的訊息後。

幕府內的情緒被推到最高潮,將士們再次山呼“萬歲”起來。

一陣情緒渲染之下,秀家也跟著山呼“萬歲”,情緒烘托到位,秀家突然感到一陣詩意上湧,非常豪邁地對著穴山信忠說道“筆墨伺候”。

在座的家臣很多都是新面孔,秀家又已經許多年沒有做詩了,因此對於秀家突然要求筆墨感到愕然,但是穴山信忠依舊很堅定了執行了秀家的要求。

他最初拿來一張書寫文書用的信紙,卻被秀家嫌棄的說道“太小了,拿五尺橫批來!(153x84cm)”

結果穴山信忠翻箱倒櫃沒有找到,直找到了一張四尺的橫批紙(138x69cm),秀家也只能勉強用一用了。

這個時代的日本造紙術已經非常普及,不過像造紙這樣需要用到大量木材和水資源的產業,在日本能夠成規模生產的領國並不多。

其中因為美濃比鄰京都,山上木材資源豐富,平原水利豐饒,造紙業再次有了大興的基礎,美濃紙因此而得名。

拋開技術本質不談,經過數百年京都文人騷客的渲染,美濃紙已經有了很高的文化屬性,成為上層人士追捧的象徵。

但是由於戰國戰亂的緣故,過去美濃紙價格奇高,即便在織田信長統一美濃之後,美濃就相對和平,但是美濃紙的價格依舊居高不下。

眾人本以為等到天下和平之後,美濃紙的價格會進行下探,誰知等到秀吉統治天下時期,美濃紙的價格不降反升。

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像秀吉這種沒有什麼文化的人都開始追逐潮流,大量訂購美濃紙,並用在尋常文書協作之中。

而像秀家這樣身份的人,不管自己願不願意當這個冤大頭,有秀吉帶頭在前,為了凸顯自己的身份,自己都不得不花大價錢去訂購美濃紙。

穴山信忠伺候秀家鋪平紙張,用紙壓石壓住三邊,將毛筆沾了一下嘴唇潤滑一下筆毛,為秀家侵染在剛剛磨開的墨水中,整理順暢之後再將毛筆遞給秀家。

秀家接過毛筆,在這張4尺開的紙張上寫上如下的詩句:

《聞廄橋得勝歌》

斯聞北師已戰勝,凱歌高奏偃旌旗。

四面沸歌圍楚帳,滿天火雨下廄橋。

負山無力猶誇勇,歃血如忘豈顧盟。

只識火攻非下策,熯(hàn)天熾地掃廓然!

這首詩其實還是比較好理解的,第五、第六句可能不好太理解,我來做一下解析。

第五句典故出自《莊子》,意思是蚊子力小不能揹負大山,力不能勝任。在這裡將北條氏比作蚊子,明明短小無力卻依舊要自誇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