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春日山城內君臣分歧,三河吉田城松平一門降服(第1/2頁)
章節報錯
與南路軍團進展順利不同的是,北陸軍團這邊的進展就要慢很多了。
在浜松城陷落的時候,剛拿到秀家回信3天的豐臣秀貞又一次指揮了對春日山城的攻勢,但是依舊以失敗而終。
這讓他不得不思考是否真的要接受秀家的建議,留下伊達、最上兩家的近萬軍勢,其他人的大軍繼續上洛。
說實在的,對於這個提議他本能的想要拒絕,因為兩家的軍勢加起來不過7000數,而城內的守軍人數是這兩家的2倍。即便加上安東實季、蒲生秀行等大名等大名的軍勢總兵力也剛剛超過1萬人。
萬一城內的上杉軍湧出來怎麼辦?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繼續圍城,直到7日之後收到了浜松城破城的訊息,讓他咱也按捺不住接受了秀家的建議。
但是他不是無腦撤兵的,早在圍城之初,他就命人依託春日山城下的上杉館修築一座城砦。
是的,春日山城作為上杉家的本城,他依舊是一座非常古老的日本城堡,是那種守備和傢俱屬性相分離的城池。
平時上杉景勝和家臣們居住在城下的居館內,這裡也是上杉家實際的統治中心。當然一旦面臨兵臨城下的情況,居住在居館內的武士和城下町的武士就會收縮回春日山城拒守。
如今隨著春日山的籠城,山腳的居館便被拋棄,豐臣秀貞在這基礎上築城,顯然是做好了長期圍城的準備。
畢竟在他一開始是計劃中,德川領內駿遠三的駿府、浜松等城一個比一個硬骨頭,秀家這次上洛一個個拔城沒有一年半載都打不進近畿。
誰曾想到他秀家進展這麼快,2個多月就拿下了德川家兩國之地。
除了山腳的上杉館之外,北側親不知子不知入口處的衝見城也被修築,在其東側還修築了五智城。包括原本春日山防線的長池山砦、東城砦、裡山砦都被重新修築為城。
再加上現在上越教育大學所在的,坐落在春日山城大手口,被他作為本陣的山屋城,春日山城已經被裡三層外三層包圍。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在又拖延了6日之後他這才帶著近近2萬軍勢啟程北上,打算經過親不知子不知進入越中。
在這6日內他沒有組織進攻,反而是在拼命的組織人手增築攻勢,畢竟在他們走後伊達政宗和最上義光將會分別負責南北防線,由原本的圍城戰轉變為防守戰,只要拖到秀家上洛成功,就宣告勝利。
奇怪的是春日山城內面對離去的豐臣秀貞似乎並沒有反應,甚至在走了幾日之後還是沒有動作,甚至沒有打算出城進攻伊達政宗和最上義光的打算。
事實上在春日山城內的上杉高層內部已經發生了分歧,甚至連直江兼續和上杉景勝這對過去無比信任的君臣之間都發生了裂痕。
因為在豐臣秀貞走之前,最後一次向春日山城內送去了信使,帶來了秀家已經拿下浜松城進兵三河的訊息。這麼神速的進度連直江兼續都大感意外,拿到他德川家真的這麼外強中乾嗎?
但是他還是堅定的認為應該固守待援,畢竟秀家的進展速度再快,也比不過擁有大義的名分的大坂這邊,他們可以直接統籌中部和西國的大名,人數優勢遠在豐春家之上。
再加上他本人有著與石田三成超乎尋常友誼的感情,以及他那偏執的認大義的死理,直江兼續依舊錶示要繼續抵抗,甚至表示在豐臣秀貞離去之後會是一個反攻收復越後的好機會。
但是上杉景勝卻不怎麼想。
山腳下的最上義光和伊達政宗哪一個是好相與的?即便是其他被留下的如安東實季和蒲生秀行都是東北的有力大名,這三家的總兵力超過了1萬餘人,並不比城內駐守的上杉軍少多少。
最主要的是上杉軍已經連續奮戰了快2年了,雖然春日山城內的糧食還能堅持到明年開春,但是士卒們早已疲憊不堪。
這次會議之前,上杉景勝特意巡視了一圈城垣,在看到城內疲憊、虛弱計程車卒,和城外被肆意踐踏的越後之土之後,他懷著沉痛的內心回到城內。
會議初期上杉景勝還是沉默不語的,這與他過去的習慣一致,所以並沒有引起家臣們的注意。
但是當直江兼續表態要代表出城一戰的時候,他卻突然開口表示道“我不同意!”
這與的回答也殺了直江兼續一個措手不及,他錯愕的看向自己的發小和主公,愕然道“主公?這是為什麼?”
“越後太苦了,領內戰火少了兩年,民眾和士卒麼都已經疲憊,這個時候你怎麼還忍心讓他們去作出無謂的犧牲。”
“主公,這怎麼能說是無謂的犧牲呢?城外留守的兵力必然不多,且分散在各城佈置,我們完全可以聚兵於一處破敵,撕開一道口子之後,那些烏合之眾必然潰散啊。
還有,正是因為百姓和軍卒已經堅持了2年,才更應該繼續堅持下去啊。若是可以此戰得勝,足以改變越後之局面,甚至可以改變北陸之戰局,為其他戰場出力。
當初說要替關白效忠的不正是主公你嗎?您的出力和上杉家的付出必然會被大坂那邊看到,大坂那邊的封賞決然不會少了主公的。”
“我知道,越中和能登對吧。”上杉景勝答道“但是如今右府2月便已拿下了浜松,兵勢之盛天下恐無人可以抵擋了啊”
“主公!治部少輔曾與我言,近畿最少可以動員兵士8萬眾,濃尾再得兵3萬,四國、九州得兵6萬,北陸越前豐臣大將再得2萬。
這就是妥妥的20萬實兵之數啊!他右府兵勢再盛,分兵三路之下,南路主力又能有多少兵力呢?
如今德川本領又淪陷的風險,內府必然回援,再加上近畿、四國、濃尾的援兵,其所帶之兵不少於15萬眾,右府未必有勝算啊!”
直江兼續一直苦勸上杉景勝,但是得來的卻是一句“為了豐臣家,我上杉家流血已經夠多了,是時候為自己著想了。即便山城不願意降服右府,我也不同意你帶兵出城的決定!”
說罷,便不再給直江兼續勸說的機會,耿直的離開了評定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