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來自北方的訊息(第1/2頁)
章節報錯
秀家在伊予呆了也有十幾天,這才從伊予啟程返回大坂。但是路線並不是在小松直接上船,而是沿著道路先去了贊岐視察自己兒子三條實家的封地,之後在阿波上船返回大坂。
整個過程原本預計來回不過大半個月,但是再經歷饒了這麼大一圈之後秀家在外面耗時足足用了2個多月。
雖然頂著若年寄的明拓,但是作為豐臣家的大名,秀家嚴格來說是違規的。
但是也沒有不長眼的人會在這個時候彈劾秀家,大坂城內的殿上人彷彿裝作看不到一般,刻意迴避秀家的這個問題。
回到大坂的秀家也終於從醫師的口中得知了自己母親法鮮尼失明的原因。原來是這幾年受自己被秀吉猜忌的原因,再加上秀久被送給了秀長做養子。
身處大坂的法鮮尼每日在佛像前吟誦佛經為兩個祈福,晚上又要謄抄佛經。而此刻秀吉和茶茶等人都搬去了京都,空留法鮮尼在大坂。
或許是奧中用度對法鮮尼這麼一個不受寵的女子有所短缺,這才造成了老夫人的眼疾發作。
作為戰國的大名,秀家並不會覺得秀吉刻意的去剋扣法鮮尼的用度,而下面的小人物也沒必要欺負法鮮尼。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法鮮尼畢竟有兩個做大名的兒子在。
所以儘管現如今查不到剋扣法鮮尼用度的線索,但是秀家依舊覺得此事必然是有奧中實權的人物指示的緣故。
而眾所周知,在最近的這幾年中,掌管奧中事務的是北政所寧寧和澱姬茶茶。寧寧之前與秀家並沒有什麼利益的衝突,相反茶茶的兒子和秀久之前存在著繼位權之爭。
此刻的秀家心中已經有了答案,這筆賬遲早是要算的。
大坂城表面的平和並沒有延續太久,在秀家走後就澱城和大坂城城三之丸的修築問題,德川家康和秀次表達了不同的意見。
只是這一次沒有了秀家的幫助,德川家康所代表的茶茶派系在決策權上落了下風,畢竟五大佬之中有三人是佔秀次這邊的。
於是秀次便以國家疲敝應當休養生息為理由叫停了澱城和大坂城的修築工作,最後在茶茶的據理力爭之下,澱城的修築工作得以延續,但是澱城的規模卻被縮減了很多。
與之相對應的是秀次主持的替北政所修築的伏見城的則被要求加快進度,除了伏見城的進度之外,秀次還規劃在大坂城東側鶴見這裡另外修築一座“藩陣”。
他表示自己在大坂城的藩邸太小,配不上自己後見的身份,自己也不要求修築城池,只要一座大一些的藩邸即可。
只是這說起來是藩邸,修築的規模可一點都不比大坂城小啊,又是三圈的城垣,又是石垣和水堀的,如果說唯一沒有城標誌的那就是裡面沒有修築天守閣了吧。
德川家康和茶茶哪裡能答應他的這個條件,百般拖延之下終於等到了“援軍”返回大坂。
對於豐臣秀次的套路,秀家可是看了個真切,這不就是和關原之後德川家康在京都操政一個套路嗎?
將政治中心從大坂城內挪出來,進而逐步淡化大坂城在天下大名間的影響力,將大名們籠絡到自己的麾下。
至於他為什麼這麼急著推進伏見城的修築進度,一來是為了繼續向北政所討喜,二來則是可以將北政所和澱姬分別送走之後,讓自己這個距離大坂最近的實權派可以掌控大坂的局勢。
只是這麼做的秀次未免操之過急了,眼下他確實是是後見不假,不過秀家還在呢,又有哪個大名會隨意的站隊呢?
其實也由不得秀次不著急,眼看著秀家好不容易離開大坂城,他當然想要利用票數優勢的機會盡可能的推進自己的計劃。
然而這一切都隨著秀家從西國的返回宣告中止。
秀家回來的第一時間便明確表態不同意秀次這樣的要求,他直接表示秀次若是覺得二之丸的藩邸太小,可以在現在還在修築的三之丸給秀次重新規劃一塊大一些的空地。
既然秀次築城的目的是為了能離大坂不遠,又能有大一點的房子。在大坂城內顯然要比在大坂城外近的多。
秀次見秀家返回使得自己的計劃付之東流,他的臉色極其難看,秀家回來參與的第一次評定就此不歡而散。
而在第二天的評定中,秀次表示自己願意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暫緩藩陣的修築工作,但是他也開始向著秀家開火。
“豐春殿下這是去哪兒了,怎麼都不和大坂這邊報備一下,你的心裡還有沒有主公和兩位夫人了?”
秀利是一塊招牌,甭管秀次在秀家不再的時候怎麼欺辱秀利,只要秀次有需要就可以將“他”搬出來成為對付秀家的兵器。
秀次難道不知道在大坂這個地界,當秀家返回的時候,秀家和德川等人聯合他根本沒有反擊的機會嗎?
他當然是知道的,他也知道除非自己的佔據絕對的實力,那麼今天自己的控訴根本不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他之所以還是要提秀家的名字單純只是為了噁心秀家罷了。
可以說因為派系鬥爭的原因,大坂這邊五大佬評議的行政效率變得奇差無比,好在雖然有所拖延,但是事還是能辦下來。
但是長時間的政治鬥爭使得大坂城內上下都露出了疲態,所有人都知道這樣的局勢不可能持續太久,很可能隨著某位大名掀桌子的行為而將冷戰變為熱戰。
就在這樣焦急的局勢中,時間來到了慶長3年的10月份,隨著一騎番使縱馬入洛而改變。
“讓開快讓開東北急報!東北急報!蝦夷來犯!”
大坂城是此刻日本最繁華的城市,其城本身還在修築的過程中,但是城下町的繁榮早已將道路阻塞不通。
番使廢了好大的勁這才起著馬匹來到大坂城下,向收為城門的背後插著五七桐紋印旗的豐臣守軍通報情況。
根據法令,番使在傳遞軍情的時候享有過城不待,縱馬而過等特權,但是這樣的特權在大坂城內似乎並不能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