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家找龜井茲矩的理由很簡單,他是秀家下一個準備培養抬入家老眾的人選。

他是革新派的成員,與清水信也等人仔細觀摩過秀家房間中的地球儀,對世界地理有一個基本的認知。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惡趣味了。

歷史上在羽柴秀吉中國大返還之際,由於龜井茲矩與毛利氏議和有功,被授予出雲守的官位。但龜井希望秀吉恩賞給他外國領土,因此羽柴秀吉授予他琉求守的官位。

琉球守這個官職並不在日本律令制分國守之中,是秀吉特別創立的新官職。

其在徵朝之前,還授予了其台州守的官職,意圖在評定明國後將他分封在當地。

只是後來徵朝失敗,龜井茲矩的官職也重新改回了武藏守。

此時的琉球王國應該是最強盛的時候,可是即便如此依然被島津家以卒3000,鐵炮600挺,船隻100艘給平定了,由此可見琉球王國的軍事實力並不強。

但是琉球本國的領土卻不小,慶長十八年島津家上報的知行就足有12萬石,其中八89,086石為琉球國屬,32,828石為島津侵佔的琉球國領土。

在天下已經承平的德川幕府時期,島津家憑藉能向南進發拓展領土這一點,就比此時的許多大名強太多了。

12萬石這個知行領看起來似乎很少,但是即便是放在日本大名排位之中,都已經屬於國持大名級別的極少數的存在了。

但是琉球和北海道不同,北伐蝦夷這個事兒自從南北朝之後就基本停滯了,在大部分日本人眼中,蝦夷是一片苦寒之地,糧食種不出,沒什麼價值的土地。

要知道小田園之戰後蠣崎季廣向秀吉降服之時,其所領的北海道領地的是沒有知行的,秀吉為此還非常大度的賜予他奧陸5000石的土地,好讓他成為可以有些收入,並特許了他蝦夷全取的特權。

在德川幕府時期,蠣崎家的家格也是從客臣旗本1萬石格3萬石格慢慢增加的,由此可見在最初的蠣崎家甚至連大名都算不上,而日本的統治者對北海道鄙夷到了骨子裡。

但是也不想一下,如果蝦夷真的種不出土地,蠣崎家是怎麼在那裡生存下來7代人的,有怎麼可以動員出400/500左右的兵力的,他們這群人吃什麼呢?

我們說回琉球。

這塊土地早就在日本的認知之中,這一點從歷史上龜井茲矩向秀吉求的琉球守的官職可見端倪。

再加上九州的薩摩和大隅距離琉球並不遠,甚至秀家前往琉球的船隊必須在大隅的種子島進行週轉,想要隱藏下來琉球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那麼秀家為什麼還要費力不討好的攻略琉球呢?

因琉球地處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地區,一年四季溫暖如春。

這裡是日本最適合種植甘蔗的地方,有了甘蔗秀家就以用來熬製蔗糖。在16世紀,糖的經濟地位意味著什麼,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雖說秀家在蝦夷種植了甜菜,已經可以用甜菜榨取黃糖,但是畢竟地理環境受限,再加上甜菜本就含糖量沒有甘蔗高。

導致一年下來蝦夷產的黃糖全部賣給南蠻商人和明商才不過賺了3/4萬貫的模樣。

但是佔據了琉球就不一樣了,秀家可以大面積種植甘蔗榨取蔗糖,僅僅榨糖業一向就可以給秀家帶來十萬貫的收入。

現在可是大航海的時代,如果像日本人這樣,目光僅盯著土地上的糧食產出這怎麼行呢?

“趁著現在九州初定,薩摩大隅本地勢力無暇南顧的機會,你帶人攻略琉球國,將他們他們國內的三省36島全部攻略下來。

此去屬於遠洋航行,帶小早出去根本沒有意義,你只需帶著關船、安宅船和千石船120艘出航即可。

除了你自己的部隊外,我另外准許你帶上津高備、津山備和火器備一營鐵炮營一營火炮營合計4500人左右出陣。

據我瞭解琉球王國的兵力大約在5000人左右,但是因為分隔在多個島嶼之上,除了本島人數稍多之外,其他島嶼應該不會遇到多少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