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收下天下第一兵(第1/3頁)
章節報錯
以心崇傳的表現也入得秀吉的眼,在一套流程走完之後,主動上前詢問道“剛剛佐吉說大師是京都南禪寺弟子,有著這樣深厚的佛學根底,難道還沒有入道成師嗎?”
以心崇傳滿頭大汗的收了功,向秀吉回答道“當不得關白殿的誇獎,既然師傅認為我還沒有入道,必然是有他們的道理的。”
秀吉繼續詢問道“南禪寺有多少僧人,又有多少如大師這般佛學精深呢?”
以心崇傳謙虛的回應道:“蔽寺本山及分院共有僧侶千五百人,每位師兄都比我要精修佛理。”
以心崇傳的回答讓秀吉不由的感嘆道“如果天下僧人都能如大師這般,天下又怎麼會有佛教徒下山興風作浪百餘年呢。”
這個問題以心崇傳沒有馬上回答,思考了片刻回答道“世間萬物都有定數,那些劫難不正是為了考驗出像關白殿下這樣的大英雄來拯救世人嗎?”
這馬匹拍的,即便是站在一旁的秀家都忍不住暗道一句兩字髒話。
秀吉自然也被以心崇傳拍的極為舒服,向以心崇傳確認道“大師您是南禪寺的崇傳師傅對吧,師從玄圃靈三主持。”
以心崇傳回複道“家師正是靈三,但是現如今我在金地院跟從師叔德林學法。”
“那麼為什麼不再金地院好好學法,卻要來越前呢?”秀吉好奇的問道。
“本宗講究知行合一,家師一直認為禪與道是座不出來的,學再多的佛法沒有結合實際也是無用。在京都時候就聽聞越前百姓少有佛法普渡,因此我主動向師傅申請到越前來傳道。”
這個回答可以說正和秀吉的心意了,高興的拍了拍手對著石田三成吩咐道“回去之後派人洛中為南禪寺和金地院求一份陛下的墨寶,另外再向兩間寺舍捐輸一些香火錢,就說是朝廷的心意。
另外就在北之莊城外修一座北禪寺,邀請臨濟宗高僧到越前來傳道解惑,普渡百姓。”
石田三成:“哈衣,殿下英明”
以心崇傳:“多謝關白殿下,我期望可以允許本宗在北禪寺樹立殿下的捨身像,讓來往香客都能感念關白的恩德,讓殿下及子孫世世代代享受供奉。”
所以說,為什麼人家後來能成為德川家的黑衣宰相呢,就衝這自有天賦的高情商如何不叫人喜歡呢。
秀家肯定,以心崇傳這一趟下來,為臨濟宗賺得了許多好處,在加上他已經入得了秀吉的眼,今後必然是平步青雲的角色,可能會比歷史上升的還要快,不到30歲就已經成為分寺主持這般的存在。
好訊息是,現在的秀吉還沒有發現以心崇傳的能力,或者說現在的以心崇傳學問還沒有發展到那個足以引起秀吉重視的地步。
但是根據歷史,他會在1605年成為臨濟宗總本山南禪寺第270世住持,還被後陽成天皇賜予紫衣的成長軌跡來看,以心崇傳的能力今後必然會被秀吉發覺,成為他執政末期最重要的左右手。
秀家只希望屆時以心崇傳發達了,不要忘了自己這個曾經拉過他一把的傢伙。
真田昌幸最終還是入道了,站在角落的少年信繁目睹了全過程,眼睜睜的看著那個英明神武的父親被人剃光了頭髮,在頭上燙上6個戒疤,心中五味雜陳。
如無意外的話,今後他與父親兄長三人將會天各一方,此身再難相見,幸運的是父親出家的地點不再是地處偏遠,教律嚴格的真言宗,而是將悟道融入日常生活,講究知行合一的臨濟宗。
雖然年幼的他不清楚不同佛教宗派之間的差別,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父親可以不用跑那麼遠,不用一輩子被關在寺廟裡吃齋唸佛,而是可以就近在小笠原家禮佛悟道。
父子之間的距離明明這麼的相近,卻此身難以再見,明明就在眼前,卻成了天下間最遠的距離。
就在真田信繁發愣的時候,站在秀吉邊上的秀家又發聲了“今後於義松就請千雪大師多加照顧了啊。”
“左中將言重了,這本就是身為傅役應該做的事情啊,我也答應了關白殿下,定會把三河守教導成一位合格的武士的。”千雪回應道。
秀家點了點頭,指著真田信繁說道“千雪大師的承諾在下是相信的,這不是有著令郎作為榜樣嘛。”
秀家扭頭看向真田信繁丟擲橄欖枝說道“你是叫做源次郎對吧,怎麼樣,來做我的家臣吧。”
秀家的邀請將陷入思考的真田信繁拉回現實,他愣了愣神回應道“多謝殿下厚愛,可我已經是上杉少將的家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