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冽姑娘翻了個白眼,“我在咒你。”

兩人這般拌嘴,已是日常了。

周賢本來站著不說話時,挺好的一個清冽姑娘,現在卻是越漸“出言不遜”了,其中大半都是陳九的功勞,起到了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

青衫客朝著周賢說了聲再見,於月色下緩步登山了,涼風襲來,墨竹青衫飄起,陳九突然回頭,青眸望向姑娘,一臉嚴肅,“別愛我,沒結果……”

清冽姑娘直接打斷,搶先道:“老子給你來兩拳!”

她還晃了晃小拳頭。

陳九搖了下頭,真不該教的,這下好了,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

青衫客轉身,緩步登梯。

清冽姑娘等著他走遠了,哼了一口氣,腦袋一晃,撇開齊眉流海,身子搖呀搖,回了學宮。

她進了學堂邊上的一間小屋,點起燈燭,昏黃燈光充斥小屋內,姑娘就拿起一本聖賢書,細心研讀。

學宮之中,大多的學問修行都是為天地立意,所以讀書人打架,都是依靠天地之勢。

儒家之仁,便是對天地,有大小。

大修士於天地之間有大因果,便是大仁,反之亦然。

此方天地,因為儒家仁政,秩序已經比上古時代好上許多了,只是說到底,還是不夠,遠遠沒有達到儒家立教老祖期望的樣子。

但接下來的儒家聖人卻不敢更近一步。

讀書人修士是為天地立意,大修士於天地因果大,一旦被儒家斬殺,便是天地之悲歌,儒家牽連因果,修行路上或多或少都要多些挫折。

挫折多了,便要引起天下讀書人的不滿,外邊大修士敵視,內憂外患。

如若改革,便是要使得那鐵血手段,以儒家三十二聖人領頭,請道教十二大天官協同,定製嚴律,哪個大修士敢有反對之意,便徑直斬殺,不顧天地之意,要殺得天下大修士膽寒!

長此以往,千年以後,天下秩序絕對要好上不止百倍!

只是到時候,儒家一脈也將再無十三境,難為天地立意,相當於拋棄學宮首席之位。

到時道教一家獨大,天下能否真正太平,還是兩說。

儒家之所以不再改革,少是憂慮,多是不敢。

試想鼎盛數千年的儒家,如若凋零在這一代,又有幾個聖人敢擔當其責?

況且千年以後也不一定是真太平,還要被後世讀書人唾罵,這等代價,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儒家興亡。

也有那豪情萬丈的儒家聖人致力於改革,張口閉口就是你他孃的,哪個大修士不服就給老子打,打得他服!

只是儒家終究不是一個人的儒家,三十六聖人大多都憂慮,不同意改革,得循序漸進,緩緩遞增,將規矩一點一點,刻入這方天下。

只是如此一來,至少近萬年間,天地凡人還是得遭殃。

清冽姑娘坐在昏黃燈燭之下,撐著腦袋,昏昏欲睡,最終撲通一下,小腦袋輕輕打在桌子上,睡著了。

關於周賢,她那已經逝去,年歲頗高的老師,曾經對她有一句讖語。

天地女夫子。

那老師為她勘算之時,還測出一大玄機,說她這一生有一大劫,其中奧妙不可知,唯一線索,便只有一句話,模糊不清。

老師窮極心力,欲在最後歲月裡,幫自己這唯一弟子也是關門弟子勘破劫難,他以陰陽家絕頂算術通曉未來,最終得以看到那句話,簡簡單單六個字。

老子給你兩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