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是一種“機會主義”捕獵者。

它們往往表現的貪婪且兇殘,會嘗試攻擊任何出現在它們視野內的獵物。

這也難怪,虎的食性廣泛,吃飯不怎麼講究。

為了應對各種細菌它們衍化出了強大的消化能力,和特化的針對肉類的高濃度胃酸。

它們的腸道較直且長度較短,因此常常餓肚子,所以造就了它們“貪婪”的天性。

虎會嘗試獵殺任何一隻列入它們食譜內,出現在它們視野內的動物。

因為機會難得,野外環境惡劣,沒有人會給它們投餵食物,把握住每一個機會,吃一頓飽餐,便能捱過一週的飢餓。

兇狠貪婪的同時虎又極為小心謹慎,正因如此,它們才不會貿然對不熟悉的動物發起攻勢。

《黔之驢》一文完美的體現了虎的謹慎。

虎的攻擊,往往是在多次觀察試探後展開的。

殘忍、貪婪、謹慎、溫情,這些看似矛盾的品質糅合成了虎這種極具野性魅力的動物。

北極星就是一頭集四種品質於一身的雌虎,此刻的它,正穿行在沙塵中,向那條小溪下游前進。

這裡距離山腰的洞穴並不遙遠,北極星不敢離開幼崽太久,時間越長,意外發生的機率越高。

它單身的時候,跨越幾座山頭,遊過河流去覓食也是常有的事。

現在有了孩子,三隻虎崽就像船錨一樣將它牢牢拴在附近,不敢離開太遠,唯恐幼小的它們被險惡的風浪掀翻。

所幸洞穴附近有這樣一個絕佳的捕獵地點。

小溪發自高山,應該是融化的積雪聚集在一起,形成源頭,擰成一條細細的絲帶。

從山巔奔湧下來,潤澤乾旱的土地,滋養活躍在高海拔地區的動物。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源的地方,就有活躍的生靈。

有生靈的地方,就可以供養肉食者,小溪的兩岸,少不了食草動物飲水,北極星打的就是它們的主意。

肆虐的沙塵暴阻礙了視線,混淆在空氣中的塵土擾亂嗅覺。

白晝之下的山峰並不顯明亮,飛沙抹過,一片昏黃。

往日清澈的小溪水面上,蒙上了一層黃褐色的塵土,有些渾濁。

這種惡劣的天氣不但能阻礙掠食者的獵殺,也能瓦解食草動物的警惕心,尤其是在白天。

大多數掠食者都出沒於黃昏和夜晚。

暮色可以掩護它們的身姿,增加食草動物觀察環境的難度,減少獵物發現它們的機率,有助於它們覓食。

而白天,光線清晰,視野開闊,掠食者的動向往往在極遠處就被發現,捕獵的成功率會大大降低。

千萬年積累下來的,篆刻在基因裡的經驗教會了食草者如何生存,如何繁衍,然而有時候,這種經驗也會害了它們。

這頭攪亂了溪水,試圖製造一個爛泥坑供自己打滾的野豬便為其所害。

這是一頭半大雄性野豬,還未成年,披著一身烏黑的剛毛,凸出的脊背上分佈稀疏的針毛,此刻已經沾上了不少泥點子。

它渾然不顧,揮舞著短短的蹄子仍在刨動泥土。

此處已經接近林地,夏季的暑氣迫使這頭年輕的野豬尋找水源避暑,製造爛泥堆是它們與生俱來的天賦。

尋到適宜地點的野豬很是興奮,一邊攪和著泥土和渾濁的溪水一邊發出得意的哼哼聲。

野豬通常在夜間活動,白天在密林中尋一處樹葉堆或者隱蔽溫暖的地方休息,尤其是黃昏時分,它們往往在那個時間段開始覓食。

正因作息時間與頂級掠食者東北虎高度重疊,它們不可避免的被列入了東北虎的選單,成為了東北虎食譜上僅次於馬鹿的優質糧草。

當然,生活在殘酷的西伯利亞地區,野豬也不是善於之輩。

它們軀體健壯,四肢短粗,擁有敏銳的嗅覺和壯碩的肌肉,鋒利的犬齒能不斷生長,並外翻成獠牙。

還有隨著年齡逐漸成長的體型,都是有力的武器,警示那些不懷好意的掠食者,它們不是任意拿捏的軟柿子。

除了外接武器,雄性野豬還善於“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