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單身母虎每天只需要五公斤鮮肉便可以過得逍遙自在,極端情況下飽餐一頓可以捱餓一星期。

但在育幼期間,隨著虎崽的體型與食量的增長,需要的食物也與日俱增。

母虎肩負的壓力也隨之增大,每日獵殺次數和捕獵成果甚至需要翻倍才能養活一家子。

而現在,北極星已經感受到了這種壓力。

幼虎出生第十一天,清晨。

今日的沙塵更甚昨日,早早的就颳起風來。

洞口的幾棵雜草被沙土壓彎了腰,些許“漏網之沙”突破雜草的防線,紛紛擠進洞中。

北極星佇立在洞口,抬頭仰望著外面的風沙,它腹中空空,三隻幼崽嗷嗷待哺。

可是現在只有老大睜了眼,將這三個小傢伙扔在洞中,它不放心。

洞穴深處,孟焦正和虎二娃嬉鬧。

它倆的遊戲方式類似鬥牛,虎二娃是個火藥桶一般的性子,一點就炸,孟焦索性就利用虎二娃的這種性格鍛鍊它的反應力。

在真正成年前,幼虎是會相伴成長很久的,它們會一起探索母親領地之外的領域,一起合作捕獵,甚至會琢磨出兩隻老虎相互配合的戰術。

這種深厚的感情能持續到幼虎真正成年。

如果外界生存壓力不大的話,在成年後它們就會分道揚鑣,各去建立自己的領地,再見面可能就是情敵,為了爭奪與雌虎的交配權免不得一番廝殺。

如果生存壓力巨大,獵物各個身強體壯,成群結隊難以捕殺的話,老虎之間的“兄弟聯盟”或是“姐妹聯盟”,又或者“兄妹聯盟”“姐弟聯盟”能一直持續下去。

逼不得已的情況下,這些孤獨的王者也能放下身段與矜持,形成三三兩兩的團隊合作捕獵。

虎三妹是雌虎,身體天生便不如雄虎強壯,性子又頗為內向恬靜,在孟焦看來,最適合協助自己捕獵覓食的便是虎二娃了。

這傢伙性格活潑,身強體壯,精力旺盛,樂於學習,又處於可塑性最強的幼年期。

有自己這個“大哥”教導,日後定能成為一頂一的掠食者。

孟焦側身閃過虎二娃的一次撲擊,隨後倒退兩步,它用前掌拍擊地面,發出輕微的聲響。

虎二娃軟趴趴的小耳朵轉動了一下,它的尾巴尖不耐煩的抖動著,辨別好聲音傳來的方向又朝孟焦撲過來——這傢伙還沒睜眼。

孟焦又是一個側身,虎二娃撲空了,隨後孟焦再次退後,拍擊地面,遊戲繼續。

在孟焦看來,虎二娃是個天生的戰士,它迅速掌握了這種遊戲的精髓。

儘管還未睜眼,行動也尚顯笨拙,但它聽聲辯位的速度卻肉眼可見的進步著。

起初孟焦拍擊地面兩三秒它才有所反應,現在只是片刻它就能準確找到方位,並發動攻擊。

在本能的指引下,它撲擊的動作一次比一次標準,一次比一次迅捷。

遊戲又持續了一會兒,孟焦注意到虎二娃的動作有些遲緩了,它的小尾巴緩慢的搖動著,看來是累了。

正常來說,這個階段的幼虎都是在吃喝拉撒睡中渡過的,孟焦的“學前教育”確實有些過於提前。

像孟焦這樣指引訓練老虎,除了同為老虎這個先決條件外,讀懂老虎的肢體語言也同樣重要。

孟焦曾經和孟加拉虎打過幾次交道,還認識幾位常年駐紮在保護區和孟加拉虎近距離接觸的野生動物保護者,和他們交流學習後,對老虎的肢體動作稍有些瞭解。

老虎的尾巴就是它心情的晴雨表,它心情舒緩或者平靜的時候,尾巴會緩慢的搖動,而當它們激動且憤怒的時候,它們的尾巴會從尖端快速顫動。

這種時候就要小心了,這代表它很可能立即發出警示性的咆哮或者直接發動攻擊。

從老虎的尾巴可以初步判斷老虎的攻擊或者防守意圖,便於野生動物保護者判斷繼續觀察還是遠離老虎。

想要進一步瞭解虎的心情,僅靠觀察尾巴是遠遠不夠的。

比如說,老虎受到驚嚇時,它會微微睜開眼睛,嘴巴張開,嘴角後緣後拖,舌頭伸出覆蓋下排牙齒,耳朵向下平鋪。

而當老虎眼睛瞪大,緊盯著你,嘴巴張開,唇緣捲曲,顯露牙齒,皺鼻子,耳朵直立向前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了,這代表它在向你發出警告和威脅。

若是待到老虎眼睛睜開較大,緊盯你,低下額頭,緊閉嘴巴,不見舌頭牙齒,微微前傾的時候,想逃跑可能已經來不及了,這代表它即將發動攻擊。

如果沒有足夠的距離做緩衝,或者有鐵網高牆阻隔,它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出現在你身前,然後結果你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