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達芬奇密碼(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另一個位面——地球。
《達·芬奇密碼》是米國作家丹·布朗創作的長篇,2003年3月18日由蘭登書屋出版,此書是布朗2000年《天使與魔鬼》(Angels&nons)的續篇。
講述的是:
正在巴黎出差的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蘭登午夜接到匿名電話,得知盧浮宮博物館館長雅克·索尼埃被害,於是應召來到博物館,對一系列與達·芬奇的藝術作品有關聯的神秘符號進行分析和調查。
在與索尼埃的孫女、密碼破譯天才索菲·奈芙聯手對諸多奇形怪狀的符號及密碼進行整理的過程中,他發現一連串的線索就隱藏在達·芬奇的藝術作品當中。他發現了能解開歷史上難解之謎的一把鑰匙,並與奈芙跟一位神秘的幕後操縱者展開了鬥智鬥勇的角逐,而他自己也因此成為一名被追逐者。
除非他們能解開這個錯綜複雜的謎,否則,郇山隱修會苦心掩蓋的驚天大秘密以及令人震驚的古老真相,終將永遠消失。
這個時候【文學百科系統】的真正強大之處就體現的淋漓盡致了!
在李淳罡一共花去620萬解鎖成功《達芬奇密碼》這本作品後,立馬就獲得了系統贈送的一次“身臨其境”機會,像是這樣以絕對第三者身份旁觀完整個故事線從開頭到最後結束,這樣也有助於接下來宿主能夠更好的體會這本作品想要表達的真實內容與情感,哪怕後續想要對作品其中一些地方進行修改也會更得心應手一點。
從燕京國際機場飛往紐西蘭的奧克蘭機場,需要大概12個小時左右的旅途。
因此在禾苗的眼中——
李淳罡純屬就是前面看平板時間久了之後感覺累了便閉上雙眼休憩去了,殊不知此時的他已經完全沉浸在《達芬奇密碼》的劇情之中......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此時“身臨其境”看到的《達芬奇密碼》故事劇情其實就是另外一個位面的同名電影內容,也可以用“上帝觀影模式”來形容【文學百科系統】所帶來的的身臨其境黑科技!
因涉及敏感的宗教題材,《達·芬奇密碼》自開拍伊始便風波不斷,天主教聯盟和事工會團體的紛至沓來的抗議和反對信件使該片在另一個位面地球成為20052006年度最具爭議的影片。
而導演朗·霍華德明確表示影片不會在宗教問題上過度糾纏,並坦言,影片的重點是驚悚懸疑、緊張刺激的情節。為達驚悚目的,朗·霍華德做足功課,透漏自己重看了許多包括《驅魔人》、《羅斯瑪麗的嬰兒》等在內的經典驚悚片。
並且向全球《達芬奇密碼》迷們承諾會在保持故事框架不變的前提下,由金牌編劇阿齊瓦·高斯曼操刀,對中的“反天主教主題”進行改動,最終達到讓觀眾們能夠接受的地步。
這部與同步的電影儘管在電影公司對外宣佈投拍開始就爭議不斷。
甚至從這本被信仰人士稱之為離經叛道之作的《達芬奇密碼》在出版銷售的第一天開始,便屬於褒貶不一的中間瘋狂左右搖擺。
也正是因為爭議過大、影響層面太廣的問題,以至於這部當初叫好又叫座的電影與歐美地區各大主流電影獎項基本無緣,僅獲得了一個米國金球獎的最佳電影配樂的提名,注意劃重點了,一般這種獎項也被圈內戲稱為“安慰獎”。
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在歐美地區沒有獲得獎項,反而獲得了曰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外語片、國內人民選擇獎的最受歡迎劇情電影等......
顯然《達芬奇密碼》在年輕群體內要更有市場一點!
《達芬奇密碼》並不僅僅是一部驚悚、懸疑,同樣具備有內涵。
誰能想到被全球追捧的畫家達芬奇,其創作的畫作之中居然隱藏著如此多的秘密,而且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匪夷所思密碼破譯方式。
這其中的推理過程與燒腦程度簡直能讓人抓狂!
很多年之後,或許大家都忘記了《達芬奇密碼》究竟講訴什麼內容,但他們絕不會忘記這本書裡面出現的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破譯方式,估計全球研究密碼學的教授、專家看完之後都要忍不住跌破一地眼鏡!
但凡能夠暢銷全球的書籍,不管是還是雞湯文學亦或者童話讀物都好,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便是它們均有吸引讀者的“魅力”。
而《達芬奇密碼》這本書的魅力所在,便是它在故事之中展現出的一環扣一環、環環緊密相扣的畫作隱藏密碼破譯情節,在整個文學電影幻想藝術中熠熠生輝,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李淳罡並不是沒有寫過驚悚類的作品,實際上他最早出道就是靠這個型別出名的,比如說《鬼吹燈》同樣屬於驚悚類。
但《達芬奇密碼》又跟之前寫的《鬼吹燈》那種推理、驚悚不一樣,是完全不同兩個型別,簡單來說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它是將恐怖元素跟偵探破案元素結合起來,寫一個符號學專家因為捲入一樁殺人事件而不得不一步步去破解其中所蘊藏秘密的故事,有著大量的密碼破譯內容。
恐怖跟驚悚並不僅限於血肉橫飛的場面或者殘酷的折磨、刺耳絕望的尖叫,沒有太多正面描述的暴力情節,但一環扣一環一步步解開謎題的緊張氣氛卻在人物內心世界跟心裡過程中升騰而起。
電影《達芬奇密碼》是經典,不過其實更勝一籌,文字是影像永遠都不可能取代的!
這部最成功的地方並不是受人爭議的敏感宗教問題,而是令人髮指的細節,一種從文字裡透露出來的緊迫感和邏輯嚴密性,就好像你明明看到一半內容的時候,往往因為一個謎題而不得不倒回來從一開始重新推理一遍,這些線索都是環環相扣的,缺少了哪一環都是無法推理出下一環的。
在上帝觀影模式的李淳罡,明知道是在文學百科系統的“身臨其境”內,這一切都不過是虛幻的假象,但還是有種隨著故事發展而來的緊迫感,心有慼慼焉。
他默默笑起來,這應該才是驚悚與懸疑推理型別作品的真正魅力所在!
【文學百科系統】身臨其境時的時間流速是比外界正常時間要慢的,所以在外界看上去明明才過去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距離到達目的地奧克蘭還要差不多十個小時的旅程,實際上他已經經歷了整整一個故事的時間,等整個身臨其境結束後,此時正是印象最深刻的時候,剛好可以在這個時間裡面仔細回憶回憶故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