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作家的話有三百多字……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所坐落之處崇山峻嶺分立而來,唯有兩山夾持,出現一幽深道路,上下千室鱗次,依山而立,堤分陡疊,更有一山關雄偉,橫立在前。

老君坐在牛車上,來到這邊的時候,在關前早就有一個人在那裡等著。

“俗人尹喜,見過聖人。”

尹喜身體修長,容貌甚偉,一身衣冠齊整,對著老君躬身下拜。

老君坐在牛車上面,並不答話。

“大夫有禮了。”

蘇城上前行禮說道:“我們不過是過路之人,不敢受大夫如此大禮,煩請大夫能讓我們出關。”

大夫是周朝的官職,周朝有卿,大夫,士這三個等級,尹喜便是一個上大夫。

尹喜對蘇城拱手,而後看向老君,說道:“聖人在上,尹喜素來喜歡清靜,不喜人間瑣事,便是受周天子之命,來到這函谷關中,也是在山頂結草為樓,洞徹星辰,如此俯仰觀察,暗知天下大事,近月以來,尹喜在山中觀察,一股紫氣有三千里,自東往西而來,便知是有聖人親至,故此在這裡早早候著了。”

尹喜對老君行弟子之禮。

老君點頭,說了一句原來如此。

“聖人即將出關,弟子不敢強留,只是聖人離去之前,可否在人間留下一點訓示。”

尹喜對著老君又拜。

“也好。”

老君如是說道。

尹喜見此,當即將老君迎入函谷關內,而尹喜所居住的地方,並非是官邸,而是在函谷關上,夜觀星象所修建的樓觀臺。

看到老君居住在內,尹喜安耐不住自己,上前再度以弟子之禮,請求至理。

蘇城在外,砍了兩根竹竿,手中拿著小刀,隨意的削減竹籤,製作書簡,在明明紙張都已經普及的情況下,老君還是要在竹簡上面,刻下自己的道德五千言,對此蘇城沒什麼好說的。

興許老君是為了合乎時代發展?

不過這道德五千言,不過都是老君口述,真正刻下來的是尹喜,或許這又是對尹喜的一個考驗吧。

“尹師弟的樓觀臺,可真是一個好地方。”

玄都大法師站在樓觀臺上,眺望著天上的星辰,對削竹籤的蘇城笑道:“你來這邊看看,天上的星辰運轉,歷歷在目。”

蘇城放下手中竹簡,看向了樓觀臺。

今後文始真人尹喜傳下來的門派,就是樓觀道,而這一道派在今後,和佛教有過多次論戰。

蘇城邁步向著樓觀臺走去,說道:“聽函谷關中的人說,尹喜的母親在做夢的時候,夢到天掉在地上旋轉,醒來之後便懷孕了,在尹喜出生的時候,家中的左近都開滿了蓮花。”

大抵這些不同凡響的人,出生的時候都是和人不一樣的。

“天之生物,匪物物刻而雕之,精巧處,天地交感,自有不同。”

玄都大法師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