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善打量著龍女,看著她天真可愛,又伸手牽著自己的衣服,十分依戀的模樣,本就不硬的心腸越發軟了,伸手輕輕捏了捏龍女的臉,說道:“你跟我本就有緣分,若是想要留下,就留在我身邊好了,我和觀世音本就會有一場關於道場的爭執,到了那時候,我將你的九龍吐焰寶珠要回來就是了。”

龍女聽到妙善言語,喜不自勝,重重的應了一聲。

這一次回到南海,將遇到妙善的事情說給了龍王,龍王便想要讓她跟在妙善身邊修煉,只是沒有想到,妙善居然沒有成為觀世音,反倒是西方教中,另有人物成為了觀世音菩薩。

只是相比馬頭的觀世音,龍女當然更喜歡一身白衣的妙善姐姐,在南海龍王送龍女前往觀世音菩薩處的時候,龍女還是奔著妙善來了。

“你可真是一個麻煩精。”

蘇城半蹲身子,瞧著龍女,說道。

“哼!”

龍女別過臉去,在兜裡面摸索一陣兒,對妙善遞出來了蛤蜊殼,說道:“妙善姐姐,這是我身上僅有的寶貝了,你別看蛤蜊殼小,但是將它張開,裡面有一個房子大小,我在裡面放有繡床,穿江過海的時候,便將這殼子開啟,然後住在裡面,一夜的功夫,基本都到地方了。”

房車呀。

蘇城湊過眼去,透過蛤蜊的縫隙,看到裡面不僅是有繡榻,更有明鏡,桌椅,瑤琴,將一個女孩的繡房該有的全都放進去了。

“你的小房子,還是自己收著吧。”

妙善瞧了瞧房子後,將蛤蜊遞還回去。

蘇城看著蛤蜊,心中卻想到了一個傳說。

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相,而在這些化身裡面,其中有一個觀音就是蛤蜊觀音。

說是在唐文宗時期,唐文宗李昂喜歡吃蛤蜊,因此沿海百姓月月進貢,苦不堪言,觀世音菩薩化身蛤蜊,被送入到了深宮之中,開啟之後,裡面是觀世音菩薩的神像,文宗見此,知道觀世音菩薩在警告他,因此就不再吃蛤蜊,並且將拿著君王喜好,肆意剝削漁民的貪官也給懲處了。

寧波一帶的漁民們感謝觀世音菩薩,因此就供奉了蛤蜊觀音。

“妙善姐姐可有修行法門教我?”

龍女看著妙善問道。

她來到妙善的身邊,就是跟著妙善修行的。

妙善點了點頭,說道:“你就先從三十六天音開始練起吧。”

這是闡教的基礎,和任何功法都能相融合,龍女習練此法訣,能夠好好的錘鍊一下基礎,做好根基,才能進入闡教門庭。

龍女很是聽話,接到妙善的指點之後,就往壁畫前面,自行琢磨練習。

“你說和觀世音菩薩有道場上的爭執?”

蘇城問妙善道。

“沒錯。”

【妙善】點頭,說道:“南海的落伽山,那裡是洞天福地,是我剪除了在那裡的妖魔,開闢出來的一方洞天,當時的阿彌陀佛說,那裡會是觀世音的道場,而現在我沒有按照他們的步驟走,但是道場是我拼命打下的,不能讓他們就這樣給了觀世音。”

原來還有這一段事。

蘇城點了點頭,說道:“這落伽山是你自己打下來的,自然就應該由你所有,等你和觀世音鬥法的時候,我肯定去幫幫場子!”

【妙善】淡淡一笑,說道:“就算這落伽山不是我的,我去強搶,難道你就不幫忙了?”她和妙善可是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霸道強勢的言語行徑,真就是闡教一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