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七章 本來叫“四夷館”(第2/2頁)
章節報錯
梁殊微微一怔,旋即意識到什麼,還不等他做出反應,身側就響起聲音:
“通事館掾史,這是何等職務?之前為何從未聽說過?”
提出問題的,是一個老人,他打量著梁殊,看著他身上的漢家衣冠,臉色怪異。
梁殊也側頭看了他一眼。
身穿半胡半漢的衣衫,顯然是個漢家子,看這年歲和站位,應該是出身北方二三流世家的,家道中落,所以家中的老爺子也必須要入朝為官,還當不了什麼大官,只能站在距離門口不遠的地方。
率先開口,顯然也是被其餘的世家推出來當炮灰,試一試這位使者有幾分本事。
“都督新設之職位。”梁殊只是掃了他一眼而已,重新看著慕容垂,既不在乎這個發難的老人,也對慕容垂沒有幾分敬意。
老者哼了一聲:
“《禮記》有云,掌邦國之通事而結交其好。
這通事之職,為朝廷所有,通事館之名,之前更是尚未有之,因而這位杜都督,當真是手眼通天啊!”
既是嘲諷杜英不過是一個都督卻能夠私設職務,設立的職務按理說也沒有什麼禮法效用,也是在表示梁殊既然主持一個古往今來從未有之的機構,那麼你的所思所作所為,恐怕就值得推敲了。
可不是你說了是什麼就是什麼的。
梁殊淡淡說道:
“都督本來是打算命名為‘四夷館’的。”
周圍頓時響起一片譁然。
四夷館,那就是明擺著指著他們是夷狄了。
鮮卑人們並不在乎。
我夷狄也,本來就是嘛,不然讓我去當漢家子,還不願意呢。
但是那些漢人世家出身的官吏們,可就不願意了。
又有一名中年人跳出來說道:
“入華夏者華夏,入夷狄者夷狄。如今我大燕主上入主河北而雄踞中原,此昔年漢光武之偉業也!
反觀司馬氏,偏安江左,取吳越之地,自號朝廷。既已為吳越之人,何來正統?”
中年人這一句話像是直接啟發了剩下的漢家士人們一樣,很快又有人搶著說道:
“大燕之國祚,傳承自長安之晉,晉降於匈奴,再至羯人,經冉魏而到大燕,一脈傳承,並未斷絕。
建康之典午,不過是其皇室旁支,另立朝廷、偏安一隅,非是華夏!”
“唯有我大燕,繼華夏之絕嗣、順國祚之交迭,稱為上國,俯瞰四夷!”
“兄臺對關中之使者斥責江左朝廷,也有所不妥,關中杜都督,已是聽調不聽宣,誰說就是江左典午氏之擁躉?
不如尊使速速返回長安,勸說杜都督攜三州之地歸順大燕,爵祿賞賜,定然頗豐,萬萬不會虧待了杜都督。”
“此言在理!”
看著這些世家子弟們一唱一和的,畫風甚至已經從爭辯到底誰是正統這個南北雙方的老問題一直延伸到了關中和江左的關係這個關中官吏們自己有時候都弄不清楚的新問題上,最後還落腳在了勸說杜英投降上。
梁殊袖手站在大殿中央,閉著眼。
這些人說的話,好像從左耳進,從右耳出,渾然沒有在意。
一直到他們聒噪了一會兒,梁殊方才睜開眼,直接看向靜靜聽著的慕容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