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一章 成為都督想要的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真不忍心將這個悲慘的事實告訴皇叔······
想來晚上夫君還要半詢問半嘲笑的對本宮說:
你家皇叔是否演技拙劣了些?
“宗教司儘快和西域僧侶建立聯絡,既要想辦法用他們,又要避免為這些胡人所算計。”杜英緩緩說道,為今天的討論下了一個結論,“雖說‘我佛慈悲’,但是難免這其中也有渾水摸魚,想要趁機坑蒙拐騙、火中取栗的,不可直接相信之。”
說著,杜英看向法潔和尚:
“昔日與大師談論經義,就知大師通曉佛法經典, 方才力邀大師北上關中、宣揚佛法。
如今也期望大師能夠不負眾望,且頂住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懷疑猜忌,將一個真正大慈大悲、普渡眾生的佛家呈現給天下。
一旦佛家香火能夠延續,那麼個人的得失,在這其中恐怕就微不足道了,不是麼?”
法潔和尚此時正打起十二分認真,自然聽明白了杜英的話裡有話。
杜英對於他還是相信的,尤其是現在西域僧侶之中也不全是良善之輩,說把老和尚踢下去直接換人也不太現實,關中沒必要承擔這樣的風險。
而且杜英顯然也不期望看到關中佛教不加抵抗的“****”。
他希望看到的仍然還是兩者合流,而法潔和尚在這其中仍然會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說的是不計較個人得失,但是前提是“延續佛家香火”。
佛家若是能夠在法潔和尚的手中發揚光大,後人吃齋唸佛的時候都能想到曾經的關中有這麼一位高僧,那麼法潔和尚此時個人的權柄名利受到影響,又有何妨?
身為一個出家人,他相對更加看重的,顯然還是自己的身後名,是能不能成為一代宗師。
“阿彌陀佛,都督所言甚是,如醍醐灌頂爾。”老和尚感慨。
不爭不搶、不嗔不怒,本來應當是一個佛教徒的基本素養,結果在宗教的人員構成和指揮權上,自己終究是誤入歧途,因此愈發慚愧。
相比於杜英所思所想的佈道天下,自己的想法顯然太偏狹了。
這也讓老和尚不吝惜溢美之詞。
杜英倒是沒有被司馬恬和老和尚接二連三的吹捧變得飄飄欲仙,他一心想著等會兒和自家可愛的殿下翻江倒海呢,哪裡有心情去聽一箇中年男子和一個光頭老和尚誇讚什麼?
當下杜英也不忘又叮囑郗愔兩句,大意也就是道家現在雖然不需要面對外來的壓力,但是也應該約束自身、平緩發展,避免操之過急,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鬧出什麼醜聞。
對此,郗愔自然是不敢大意的。
宗教司如今是道佛並重,若是誰那邊因為忙著擴張而鬧出點事情來,肯定會備受打壓,反而失了先機。
同時,杜英也提醒郗愔,隨著全真教的規模越來越大、教義逐漸充實和完善,也可以嘗試著對江左發起“攻擊”。
顯然全真教在表面上一套又一套教義丟出來,看上去比江左流行的那些裝神弄鬼的道士們來的靠譜。
全真教若是能夠撼動其他紛雜道家堂口在江左的地位,那也是好事。
郗愔自然是欣喜若狂的。
他之前還擔心和西域僧侶的聯絡會導致都督府的政策不可遏抑的偏向佛教那邊。手機使用者看晉末多少事請瀏覽,更優質的使用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