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公主:???

——————————

彭城。

新簽訂的協議,墨跡未乾。

羅友拿起來終南紙,紙張厚實有韌性,現在已經是大江南北讀書人的最愛,偏生這紙所產之地並不是文風鼎盛的江左,而是在江左很多人眼中已經不啻於荒蕪的關中。

後來,人們覺得這又沒有什麼好驚訝得了,關中的商貨琳琅滿目,終南紙已經漸漸地從原來的拳頭產品變成了關中特產之一了。

而一樣隨之轉變的,其實還有人們的思想。

原來關中已經不再是荒蠻之地、胡人縱橫,或許我們也可以去關中看看,或許我們也可以前往這一片等候著更多人去探索和開發的沃土。

等到了這樣的思想逐漸形成潮流的時候,後知後覺的朝廷以及荊蜀世家等等,都已經沒有辦法再阻止人才和人口的大規模外流了,甚至他們連和關中為敵,至少是在經濟上為敵的資格都沒有——本地的民生經濟都已經和關中牢牢掛鉤,若是生硬、一刀切的阻斷民間和關中的往來,那麼會直接摧毀本地受關中的影響而有所提振的民生經濟。

這隨之掀起的動亂,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不可想象。

在不久之前,建康府百姓暴亂,要求朝廷正視和關中的貿易合作,妥善解決居高不下的失業問題,就已經是明證。

此次暴亂雖然失敗,但是朝廷在這其中展現出的不妥協和強硬手段,讓百姓和朝廷離心離德,最終的結果還是朝廷為了安撫民心,不得不做出大量的讓步。

因此現在至少在民生後勤上,關中佔據了絕對的優勢,而一場戰爭,打的顯然不只是哪一支軍隊驍勇善戰,還有後勤民生。

羅友盯著眼前的這一張終南紙,聯想到了這些時日來從荊州向關中遷移的人口數,也只能深深地嘆一口氣。

不過他倒也沒有覺得非常遺憾,昔年的大司馬府中,人才濟濟,羅友位列其中,不上不下,屬於說出來的話可以聽、可以不聽的地步,可是現在,大部分的幕僚都已經離散,郗超不在的日子,羅友就成了桓溫之下第一人。

所以人才的外流,對於他自己,並非什麼壞事。

“羅兄?”阮寧溫潤的聲音在對面響起。

羅友這才恍然回過神來,自己拿著紙,本來是為了吹乾,結果並沒有動嘴去吹,現在紙上的墨跡反倒是向下浸染了些,顯得自己的這個行為有些痴傻。

羅友訕訕一笑,放下紙,沉聲說道:

“抱歉,出神了。”

阮寧微微頷首表示無妨:

“兄臺認為此間條款可有異議之處?”

羅友的目光重新落在紙上,端詳起來。

阮寧則好整以暇,端起來茶杯慢慢的品著。

這幾日當真是費勁了口舌,眼前的這個羅友,能夠被大司馬選中主持如今大司馬府的諸多事宜,顯然也不是完全依靠撿漏上位的等閒之輩。

雙方最終議定的條款,主要圍繞的還是兩部分,一個是關中和大司馬府對於青州的分割,雙方已經約定以鉅野澤為界限,鉅野以南、濟水以北的慕容恪歸杜英來收拾。

鉅野澤以東的慕容儁,則歸桓溫對付。

為此,杜英讓出琅琊之地,但並非完全交給桓溫,而是雙方共管,以求能夠共同維持住和渤海的聯絡。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