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伸手撥開荀羨的手: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荀羨頓時瞪大眼睛,連連撫掌笑道:

“妙也,妙也!

餘就說鮮卑人之前看上去頗為團結,怎會突然四分五裂,只道是他們積怨已深、蓄勢而發,沒想到背後竟然還有仲淵你的手筆, 不愧是杜仲淵杜都督!”

杜英一臉黑線,聽上去感覺我就像是一個老陰比一樣。

好吧,其實在天下很多人的心中,他大概就是這個形象了。

畢竟杜英能夠在短短几年內於關中打下來如此大的地盤,成為能夠和朝廷、鮮卑等相抗衡的龐然大物,甚至現在還迫使朝廷中三方不得不聯起手來共同對付關中, 在外人看來, 自然也並非理所當然的,必然是由於杜英本人的強悍。

而其實在杜英自己看來, 他不過只是儘可能的在利用千年的學識,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罷了,至於關中能有今日,也得益於自己遇到了師兄、阿元等等千千萬萬的人。

他們或許只是這亂世之中有心求變的一滴水,但是當千千萬萬的他們匯聚在一起的時候,便是奔湧不絕的江河,便是任何人都無可阻擋的力量。

關中之強盛,不在於杜英有多麼強大乃至偉大,而是關中的這一群人,都卓爾不群罷了。

只可惜外人好像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關中的人們也一樣不覺得自己有多偉大。

反倒是種種英名,都讓杜英一個人承擔了,給人一種“其智若妖”的感覺。

這也讓杜英壓力很大,畢竟他的一言一行, 都是在肩負著關中的期許。

至於方才杜英提到鄴城之亂,只是為了告訴荀羨,關中對於鮮卑人治下的河北有著荀羨可能預料不到的強大影響力,這也得益於六扇門一直在勤勤懇懇的深入基層、打入河北百姓內部並且積極聯絡本地的世家, 使得關中在由下而上掌控整個河北,乃至可以決定河北民間所發出的聲音。

這和關中選擇在江左採取由上而下的方式恰恰相反,關中在河北田間地頭的暗中影響力和號召力,要強過鄴城。

鄴城之亂,其實只是六扇門在無奈之下動用武力、鋌而走險的一次操作,最終僥倖引爆了鮮卑諸王之間的矛盾罷了,這主要歸功於鮮卑諸王之間的猜忌已經無可調和,六扇門其實並沒有在其中發揮太多的作用。

所以杜英向荀羨強調鄴城之亂的前因後果,想要讓荀羨想一想,諸王之間的矛盾猜忌從何而來?慕容儁在國內民間的一片罵聲又從何而起?

不過荀羨大概並沒有透過杜英的隻言片語想到這麼深層次,但好在······道路不同,結果卻是一致的,因為明顯現在的荀羨已經意識到了關中在河北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如此說來,青州想要同河北、渤海等地的世家建立聯絡,並非什麼難事。

世家們也不會選擇依靠真正的強者,而只會選擇依靠能給他們帶來利益的人。

構築起來連通南北的海上商路,各種利潤不言而喻。

這些已經在亂世之中掙扎太久、窮怕了的世家們,為了一個鮮卑胡人的皇位尚且要不惜一切代價的投入以期能有更大的回報,現在驟然冒出來這麼一個生財之道, 而且還是關中的杜都督這位最會做生意的人主持的,大家憑什麼不上道呢?

只要這些北方世家上道,吳郡和青徐世家肯定也會積極響應,商路構築起來,作為中間停靠之地的青州,恢復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繁華,簡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