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使得阮寧從原本的“不穩定分子”,搖身一變,成為了值得信賴的人。

還是在世家制度的推動下導致的。

也不知道阮寧會作何感想。

但梁殊卻並沒有一樣輕鬆的笑出來,他無奈的說道:

“這也是因為現在通事館一樣並沒有那麼多人可用的緣故。關中已經是天下最大的勢力,至少在地盤上來說是這般,所以······

至少派遣出去的使者,也應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既能夠據理力爭,又能夠盡人所能事,為關中爭取所需。”

簡而言之,既能夠上得了檯面、不墜關中顏面,又得厚顏無恥、盡一切可能為關中謀取利益。

顯然關中本地計程車子官吏們在這上面還遠遠不能說是擅長,反倒是喜歡縱玄論道的世家子弟們,更擅長這些。

氣場、文化,都足夠,只要能夠挺直腰桿子,一陣雲山霧繞丟過來,對面十有八九已經暈了頭,恍恍惚惚的就簽了協議不說,可能還覺得自己佔了大便宜。

此次梁殊前往鄴城,就是如此,其實到頭來,大多數的渤海世家和鮮卑貴族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才獲得了原本應該平等獲得的條件,反而為此而沾沾自喜。

在現在通事館實在找不到類似優秀人才的情況下,阮寧也算是梁殊推出的不得已的人選。

斟酌了一下,杜英頷首:

“就他吧,也算是給他一次機會。不過這也說明現在關中的人才培養還多有不足的地方,通事館也應該和書院多加合作,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就應該讓書院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梁殊愁眉苦臉:

“屬下的確也曾經和書院商議,但畢竟通事館需要的人雜,多才多藝才好,所以屬下和書院那邊都很為難······”

杜英笑道:

“慢慢來吧,只要能夠培養出來學貫中西的人才,日後終究會有大用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個過程或許很緩慢,但是至少現在我們應該開始,並且摸出來一些端倪了,這樣才能最終在書院建立起來一套完整的培養方案。

比如現在西域方向就已經有所進展了吧?”

梁殊點頭:

“如今已經和西域的不少商賈談成了合作,但是西域諸國應當還在觀望之中,意味不詳,顯然他們應當在等待著中原能夠決出真正的霸主,至少都督在他們的心中,此時還不算夠格。”

杜英哂笑:

“不過又是一群牆頭草罷了,他們看上不上我,殊不知在我的心中,他們更是不過土雞瓦狗爾,待到中原平定之後,王師出陽關以掃西域,又有何難?”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