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的這個問題,無非是想說,朝廷有可能在背後捅刀子而已,但是在荀羨看來,只要自己擺出和朝廷合作的姿態,朝廷也必然不會四面樹敵——現在朝廷所面臨的敵人也不少,總不能把所有的封疆大吏都逼反了吧?

因而荀羨雖然樂意和杜英合作,但也不會拒絕聽從朝廷的命令,只要這其中不矛盾的話。

而只要杜英不插手青州方向的戰事,關中王師不出現在青州,又為什麼會矛盾呢?

朝廷自沒有可能調青州的兵馬,去進攻關中的兵馬。

如果朝廷真的會這般犯糊塗的話,那荀羨自也可以選擇沒有收到這條命令。

亂世嘛,路上不太平,斥候出現一些意外也在情理之中。

荀羨的有恃無恐,讓杜英哂笑:

“不只是朝廷,還有胡人,胡人不止在我們的前方。”

荀羨登時臉色微變,皺了皺眉說道:

“朝廷還想要讓慕容虔北上?”

“朝廷可戰之兵有幾何?”杜英徑直問道。

荀羨猶豫了一下:

“若北伐,無外乎大司馬。”

“可朝廷欲使大司馬立下此等大功邪?”杜英反問,“朝廷容不下餘,可容得下大司馬?”

杜英是方鎮,朝廷一直都是秉持著能打壓絕不支援的態度。

桓溫是方鎮,固然這個方鎮野心勃勃,但是朝廷好像從一開始就一直小心提防著,所以桓溫會對朝廷沒有半點兒好感也在情理之中。

而杜英現在好似在說著方鎮於朝廷心中的地位,又好似正是在提醒荀羨,同樣身為方鎮,荀羨手中的兵力雖然不多,而且治下土地又多在戰火之中,可是······

當初杜英在關中,桓溫入巴蜀,所面臨的情況,可又比現在更好?

如果此次荀羨拿下青州,頓時坐擁青徐淮上,那麼朝廷一樣會和忌憚杜英和桓溫一樣忌憚荀羨。

荀羨微微皺眉,雖然明知如此,但是也難免心裡不是滋味,畢竟他在徐州廝殺,自詡未有負國之處,可是轉念一想,杜仲淵和桓元子,難道在最開始就一門心思想要造反麼?

無外乎位高權重而朝廷猜忌罷了。

當然,荀羨的內心想法,杜英和桓溫不知道,若是二人知道荀羨在心中有此一問,大概會笑著拍拍他的肩膀:

其實我們本來就是反賊的。

“朝廷不用大司馬,卻意欲北伐而爭功,兵從何來?”荀羨訥訥反問。

杜英看著他:

“令則兄其實已經知道答案了,不是麼?”

“和鮮卑人並肩作戰······當真荒唐。”荀羨狠狠的一捶沙盤,他接著攥緊拳頭,環顧周圍。

大概是想要找到一個人打一頓。

但是杜英和謝奕顯然又不合適。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