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五章 不同的人看故事的不同(第2/2頁)
章節報錯
女人是水做的,所以新安公主哭得厲害,金豆子啪嗒啪嗒的往下掉,但是杜英可不是水做的,他口乾舌燥的厲害。
不只是因為把這一個目前自己也不過只是剛剛整理好大綱的故事完整的、還得煽情的講出來需要耗費多少心思,而且他還得小心翼翼的避免慣性思維,若是把洛陽隨口說成了長安, 那麼難免會給夫人, 額, 夫人們帶來不必要的代入感。
至於為什麼叫周明皇,則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為了和如今也已經列出來大綱的女皇武則天的上位故事相呼應,同時還有包括太平公主在內的諸多番外,這些統一都歸納在“大周”這同一個王朝框架內。
畢竟以這個時代人的認知和想象,顯然是無法理解,一個女皇上位,並且改了國號,等到她壽終正寢之後,國號又被改了回來,中間雖然在皇宮之中經歷了無數血雨腥風,但是在整個民間,卻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影響這件事。
改朝換代竟然沒有引起天下大亂,簡直不可思議。
講故事,還是需要有一個所有人能接受的邏輯的。
而很顯然,真實發生的歷史,往往不需要講邏輯。
至於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歷史上真的有一個東周都於洛陽,所以很容易給讀者代入感。
哦,作者其實就是借鑑的東周的背景,重用那安祿山、分封節度使,可不就是分封諸侯麼?
換湯不換藥罷了。
所以這種舊有的制度,這種每一個地方歸屬於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家族管理,朝廷只具有約束權,是名義上的天下公主,卻管理不到鄉野民間。
這種制度可真不行。
而只要稍加引導,人們自然也能夠聯想到,如今的世家制度,可不就是這樣的麼?
現在關中報紙上連載的這些故事,表面上寫的是刻骨銘心的愛、糾纏千古的恩怨,引人入勝,而其內裡,自然還有杜英想要新增的一些關中新政的思想和對於古往今來制度政策之優劣的探討。
膚淺的人,只會說一聲“什麼狗屁不通的男歡女愛”。
深情的人,則會哭著說“好一段曠世愛情”!
而聰慧有洞察力的人,則會掩卷深思,如今的我們,是不是也正走在一條通往悲劇的道路上?
我們自己,是不是就是關中故事之中的周明皇、梁山伯、許仙,又是不是已經不知不覺的變成了安祿山、法海和侯方域,變成了我們最討厭的模樣,堅持著明明不正確的事。
郗道茂幫著歸雁歸置了一下地上散落的衣物,方才踢了鞋子,擠入被窩之中,低聲安慰新安公主。
杜英看著竊竊私語的兩個好老婆,欣慰的笑了笑,手不自覺的開始和茂兒打招呼。
郗道茂白了他一眼,卻沒有什麼躲避的實際動作,猶然還在低聲說道:
“殿下莫要傷心過深,故事終究只是故事,故事之中的悲劇也是在提醒我們不能讓同樣的悲劇發生在現實中。
而夫君自然是有這個本事的,他能夠想出來這樣的故事,自然就不會讓自己成為故事中的人。”
新安公主微微頷首,面色仍舊悽婉,顯然不只是因為切身代入到了這兩世糾葛的故事之中,也是因為聯想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種種。
無情帝王家之中,可還有此種深情?
又或者,本就有這般深情,然而卻被無情人所辜負?
杜英看她的神情,自然明白,皇家的愛情故事,很容易引起了殿下的共鳴,畢竟她就出生在這般鐘鳴鼎食之家,卻也看過了深深宮牆之內的愛與恨。
就像是白娘子的故事很容易引起郗道茂的共情,顯然在茂兒的眼中,自家的長輩曾經就扮演著那萬惡的法海。
而《桃花扇》、《竇娥冤》的故事則時常引起歸雁和疏雨還有桃葉和桃根的共鳴,這些底層女子、風塵女子的掙扎和堅韌,很容易讓出身貧寒的她們,從中看到自己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