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五章 鴻臚丞(第1/2頁)
章節報錯
謝安提出了“談”,這讓一眾會稽王府屬官們齊刷刷看過來,性子急躁的甚至差點兒拍案而起。
所謂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現在的朝廷,剛剛和杜仲淵在關中談完,又去荊州談,試問下一次是不是就要在淮南、在建康府城下談了?
總是和談,朝廷還有什麼能拿出來給杜仲淵的?
三公九卿給了,難道要給九錫,還是和親?
不對,和親已經和過了······
想到這一點,官員們更加尷尬,因為在此之前的那一次談判,大家就已經在思考封王的可行性,只不過最後謝石的談判還算順利,雖然是在朝廷的底線上跳舞,但是實際上朝廷為了能夠爭取到緩衝的時間,哪裡還有什麼底線?
只要杜英不直接打出來造反的旗號,封王······並非不能接受。
現在還要和談的話,不是封王就是給九錫了吧?
無論是哪一條,都已經等於朝廷向世人傳遞一個潛臺詞:
朝廷對於杜仲淵最後一點兒掌控力和制衡力也沒有了,躺平了,愛誰誰吧,就等著杜仲淵入主建康府了。
畢竟歷朝歷代都是這麼做的,一旦給了,那麼朝廷有嘴也說不清,甚至後人還要說一句,想要禪讓就禪讓,想要負隅頑抗就負隅頑抗,你這般進進退退的,當真不厚道。
“先談吧,一邊談,一邊向荊州兩座城池增援兵馬和錢糧。”司馬昱緩緩說道,“至於能談出來什麼,倒是不重要。”
既然不打算談成,那麼漫天許諾,到時候實在不行倒打一耙就是了。
大王大概是這個心思,而屬官們一時半刻也的確想不到其餘更好的辦法,形勢就是這麼個形勢,談一談說不定還能拖延些時間。若是就這麼直接往荊州運送錢糧兵馬,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呢。
那麼下一個問題自然就變成了,讓誰去談?
眾人心中的第一個人選自然還是謝石,上一次長安談判,總歸是沒有把朝廷的褲衩都賠進去嘛!
因此在這個人選上,就連並不是很願意看到謝家獨大的王府屬官們,也表示贊同。
關中都督府早就已經設立了通事館,而朝廷的四夷館按理說正對應通事館,可是總不可能讓主管外事的大鴻臚帶著四夷館的人去和杜英談,那是幾個意思?
把朝廷的郡公、車騎將軍當蠻夷來看待?
所以屬官們也覺得索性朝廷也設立通事館,就讓謝家五郎來擔綱。
司馬昱自然也想到了謝石,因此看向了謝安,相比於屬官們因為私人恩怨或者公事恩怨對江左世家們的憤憤不平,司馬昱的心態倒是非常平和,知道現在是兩方唇亡齒寒的時候,因此也願意在這些事上先徵求謝安的意見。
論治國理政的本領,司馬昱自問還是比不上謝安的。
謝安自然知道這些人的小算盤,緩緩說道:
“這一次不如就讓鴻臚丞去一趟吧。”
此時朝堂上的鴻臚丞不是別人,正是剛剛跳出來嚎了一嗓子的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