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九章 桓濟不戰而走(第2/2頁)
章節報錯
鄧遐急忙說道:
“越是如此,越是應當擊其半渡,這已經是敵軍最虛弱的時候,否則一旦其上岸,我軍只能放任其橫掃荊州!”
然而越是強調關中軍隊的強大,桓濟越是不可遏抑的想到自己曾經面對的那些刀光劍影,無疑讓他離開之意更加明確:
“一旦打不贏,大軍完全葬送,而江陵和武昌防守薄弱,也難免會被各個擊破,且襄陽城中還有雍州世家為內應,裡應外合,此為兵家死地也,當速速收兵撤退!”
鄧遐當即上前一步,還想說什麼,桓濟的左右親衛已經抽刀攔住了他。
一名幕僚趕忙拉住鄧遐,壓低聲音說道:
“鄧兄,鄧兄!少將軍不論鄧兄兵敗之責,鄧兄就應該謝天謝地了,可莫要再逞能,返回水師,穩定軍心才是正道。”
鄧遐欲言又止,最終只能長嘆一聲,拂袖而去。
————————
隨著桓濟果斷一走了之,渡過沔水的關中軍隊嚴陣以待,甚至都已經冒著天寒地凍、開挖壕溝,就是擔心敵軍直接半渡擊之,這是最危險的時候,更勝過水師衝擊浮橋。
結果萬萬沒有想到,大軍順利渡過沔水,沒有受到一星半點兒阻攔,甚至連火炮都成功運到了南岸。
而無論是步卒還是水師戰船,荊州軍隊就像是憑空消失了一樣。
不遠處的襄陽城,也平靜下來。
城南的荊州世家,人去樓空,而城北的雍州世家,劫後餘生,可能還沒有從這峰迴路轉之中回過神來,一直到關中騎兵出現在城外,才忙不迭的出門迎接。
整個襄陽城,很快就在雍州世家的指揮下,彩旗飄飄、萬人空巷,在家中瑟瑟縮縮的百姓不管自願還是不自願,都上街來,歡迎關中王師接管襄陽城。
而荊州世家撤退的時候自然是很倉促的,能把人都撤走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家裡留下的金銀細軟不計其數。
周隆雖然性子莽撞些,卻也很清楚這些不是自己能夠貪墨的,更不能縱兵劫掠,入城的第一時間就讓軍中主簿和長史們分別帶人去查抄、封閉,移交給南下的都督府官吏。
在道路兩邊百姓的歡呼聲中,周隆策馬行過襄陽的大街,南北兩邊世家曾經在過去半年裡以此為界線對壘,兩邊街巷裡還有高牆、街壘的存在,因此此時驟然降臨的和平,讓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不現實,就像是做夢一樣。
但也正是因為關中騎兵行過,整齊的佇列、嚴明的軍紀帶來的安全感,讓城中的百姓們恍惚間意識到,和平似乎真的到來了。
幾十年的混亂,多半年的分裂,那,才是一場令人不願回首的噩夢。
拿下襄陽之後,周隆也沒有鬆懈,一邊派人報喜,一邊迅速接管峴山、碼頭等等要地,不但繳獲了桓濟留下的大量軍糧輜重,而且把荊州水師留在碼頭、船塢中的幾十艘戰船全部收入囊中,讓關中軍隊一下子擁有了一支至少能夠保衛樊城和襄陽之間浮橋的水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