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四章 謝安的私下叮囑(第1/2頁)
章節報錯
謝道韞斟酌片刻,緩緩說道:
“若是真的能按照夫君所說的這些落實下去,那其實便是每年都選拔這樣的官吏也無妨。”
杜英卻搖了搖頭:
“這天下的識字和文化還沒有那麼高。”
杜英實行的方法,其實已經類似於科舉制,不經過書院的直接培養就直接面向整個社會招徠人才。
但是科舉制的真正普及並取代世家成為社會上選拔人才的唯一手段,也已經是到了唐後和宋代,因為科舉制對於整個社會的受教育水平還是有要求的,換而言之,老百姓大字不認一個,又憑什麼能夠去參加科舉考試,解釋聖人言論、給出自己治理國家的見解?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受教育水平的上升,才讓科舉制真正成為朝廷選拔人才的幾乎唯一方式。
而現在的關中,現在還不具備這樣的資格,杜英一直在推動掃盲以及私塾的建立,不過這一切都只是讓整個社會具備一些知識基礎而已。
換而言之,也只是讓整個社會達到小學畢業的層次,但是直接讓這些人去讀研究生,不現實。
開一次恩科,能夠在社會之中選拔出來一些天才以及有學習基礎的人,經過關中之前幾次選拔人才再加上書院的全面鋪開,野有遺才的可能本來就不大,也就是仗著關中一直在源源不斷的吸納流民,補充新鮮血液,才讓杜英有信心能夠透過恩科再選拔出來一些人才。
不過這也估計是最後一次了,下一次再開,可能真的難以尋覓到滄海遺珠,再加上書院體系愈發完善,所以恩科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現在招徠這些人才也只是為了應對此一時之需,杜英還是傾向於讓整個社會的教育按部就班。
謝道韞微微頷首,杜英能夠解答自己的疑惑,她也就不再多言,抱著杜英的胳膊,不知不覺的已經沉入夢鄉。
杜英靜靜看著謝道韞的睡顏,輕輕笑了笑,在她的額上吻了一下。
——————————
長安雪後,陽光灑在屋簷上,熠熠閃光。
街道已經被清了出來,人們哈著白氣、搓著手,忙著一天的生計。
長安城的大街上,迎來了一隊車馬,因為地上溼漉漉的還有殘冰和晨霜,擔心打滑,所以都是下人在後牽著馬,最前面的人步行,當然也是因為當先的幾個人對於長安城很感興趣,左顧右盼,尤其是眼下這座新的長安南城。
“謝兄之前來過長安吧?”陪同的人微笑著說道。
“是啊,上一次來長安的時候,還是關中的戰事剛剛結束。”當先那人搓了搓手說道,已經幾年沒有來北方,江南煙雨的溫潤讓他也幾乎忘了北方寒風的嚴酷,“一晃,就好幾年過去了。”
說著,他環顧四周,哪能沒有感慨神色?
變得不是自己,而是整個天下,風雲變化,天下已經不是那個時候的天下了。
陪同的人,正是關中通事館主事梁殊。
而這位謝兄,也不是別人,正是謝家的謝石。
謝石曾經隨同王羲之北上進入關中,最終王羲之和桓溫沒有鬥出來結果,反倒是便宜了杜英,而謝石當時在關中留了一段時間就南下,返回江左,之後也曾經多次作為謝家的使者和都督府溝通,常駐壽春,沒有再來過關中,不過也算是和關中接觸最多、對關中瞭解最深的人之一了。
這一次朝廷選派謝石作為出使關中的使者,自然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而且以謝安為首的陳郡謝氏,一直以來都是代表著江左世家的利益,和皇室之間貌合神離,但這一次會稽王力排眾議,直接指派謝石為使者,並且沒有遵從何家、蔡家等皇室這邊世家的建議,選派會稽王府的人充當副使,顯然是在向謝安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