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一章 當江夏之戰的訊息傳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新安公主這才想起來剛剛兩個人還有過親密的互動,忍不住拍了他一下。
兩個人的溫存也不過片刻,很快杜英就匆匆走入議事堂。
沙盤前,參謀們已經忙的團團轉。
五天前江夏之戰的結果傳來,整個沙盤和輿圖上的標註都迎來了一次大的“版本更新”。
杜英沒有打擾拿著戰報苦惱尋找地理位置的他們,徑直走到輿圖前,如今關中已經在襄陽和江夏兩個方向毗鄰荊州,而整個淮西和荊州之間的聯絡,也就只剩下了一條大江,至於能不能利用大江,顯然還需要看朝廷和江左世家的意思。
世家和朝廷無論是落井下石,還是趁機敲詐一筆,杜英也不在乎,只要能夠讓大司馬府的青州和荊州之間的聯絡不再順暢,甚至乾脆直接斷了聯絡來的好。
“河洛軍此次全殲敵淮西軍,斬首上萬,俘虜上萬,整個淮西傳檄可定,謝少將軍已經率部前去歷陽和梁郡,爭取趕在朝廷和江左各家反應過來之前拿下這兩處淮西重鎮。
而苻帥已經率軍北上,既能夠就近增援襄陽戰場,又能在許昌一帶佈設防線,阻礙桓溫南下。”權翼就站在輿圖旁邊,目光炯炯,“荊州,為桓溫不得不救之處,因此河洛之圍,解開在即,屬下恭喜都督!”
杜英沉聲說道:
“桓溫肯定是不願意南下的,但是軍中出身荊州的將領們必然秉持不同的心思。
只不過和淮西軍計程車卒多半都是荊州出身、所以願意千里迢迢救援荊州不同,如今大司馬所率領的青州軍,多半都是從兩淮、青州等地‘招募’來的,所以他們是不是願意救援荊州,尚且難說。”
如今青州軍的構成,是以荊州出身的軍官為骨幹,這些軍官基本上都是追隨桓溫多年征戰的荊州老卒,提拔上來,忠誠度有保證,而填充這個骨架的多是北方人。
無論是從身體素質還是天生的身體底子上來說,高大的北方人在戰場上,尤其是北方平原戰場上還是比瘦小的南方人更有優勢的,桓溫自然也沒有捨近求遠的道理。
但是現在荊州老家被圍攻,這種本來按理說很難顯現出來的南北矛盾,就會被一下子放大。
荊州的軍官們肯定著急忙慌想要回去,但是青州和淮北出身計程車卒們呢?
從河洛直接前往荊州,就算是沒有地理常識的人也知道,可以走南陽南下,沒有必要也沒有時間從兩淮繞道,但是這就意味著要突破敵軍的封鎖線,而且還是完全無後方的戰鬥,青州的糧草運送到河洛就已經損失的七七八八,還想從敵人的眼皮子底下一路追著前進的大軍?
涼州騎兵可不是吃素的。
而且這樣歷經千難萬險,所能做的,也不過只是抵達荊州,能不能解開荊州的包圍還是另一回事。
除此之外,作為大司馬府實力最強悍的一支主力戰軍,一旦他們南下,那麼留在青州的又剩下了什麼?
是慕容虔和慕容恪能指望得上,還是琅琊王氏突然大發慈悲、打算和大司馬府生死與共?
所以他們的南下,勢必意味著大司馬府放棄青州、放棄淮北,甚至是放棄在北方的所有版圖。
這是家眷都在青州的這些青州士卒們不能接受的, 當然也是桓溫後來陸陸續續拉攏的非荊州出身的文武將領們所不能接受的。
桓溫軍中的矛盾,勢必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現在就要看大司馬的平時威望能不能壓得住這火焰了。”杜英微笑著說道,“如果他想要南下的話,我們也可以開啟軒轅關,為其讓路。
不,等到大司馬南下的時候再開啟就來不及了,現在就把軒轅關的守軍一個不留,全部抽調到龍門,只要能夠守住龍門的工坊和書院,其餘都不用管。”
權翼笑道:
“都督英明。”
“現在的重點,不在我們這裡了,而在荊州,還在河北。”杜英接著說道,“一方面,大司馬若是南下,能不能在荊州之外擋住他,消滅他。
另一方面,河北的桓雲,對於青州軍來說也是一顆定心丸,只要桓雲那數萬大軍在,大司馬大可以說青州不會有任何危險。因此也必須要儘快消滅桓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