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五章 現身說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是關中的底線。
周撫緩緩攥緊了拳頭,因為一旦交出兵權,在行政上也只能遵循關中新政的話,那周撫和傀儡還有什麼區別?
只要杜英看他不順眼的話,隨時都有可能撤換之。
以周撫現在於綿竹關據守的種種行徑,杜英又怎麼可能看他順眼呢?
檀玄打量著周撫,不由得輕聲說道:
“大勢所向,還望刺史能夠認清現實,莫要執迷不悟。都督並無害人之心······”
周撫卻似乎仍然猶豫,從平起平坐到俯首稱臣,甚至連自己的命運都徹底掌握在人家的手中,換做任何人恐怕也都很難接受這種落差。
兩個人就這樣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之中。不過很快,楊深重新出現在門口,長聲說道:
“刺史,刺史,北邊又有使者過來!”
————————
周撫選擇接見了這位新來的使者。
而且是親自走出了大堂迎接,檔次比檀玄高了不少。
蓋因此次前來的使者,並不是檀玄這種之前寂寂無名、放在江左恐怕只可能寄人籬下的小人物,而是前秦州刺史王擢。
王擢在被杜英所敗、歸入杜英麾下之前,投靠的是涼州張家,而涼州張家當時還打著晉朝的旗號*,所以王擢這個秦州刺史也是得到晉朝皇室冊封的。
因而真的算身份地位,王擢的確能夠和周撫平起平坐。
當然了,當時的王擢是秦州刺史,現在的王擢不過是關中都督府參謀司的一個普通參謀而已,平時有時間就去關中書院給那幫沒有見過世面的書生們吹噓一番自己在沙場上的英勇事蹟。
再加上王擢是從河東一路叛逃到了關中、涼州,建康府都沒有去過,和周撫之間更是沒有什麼交集,而他這種牆頭草本來就是無論何方在心理上都討厭看到的。
周撫現在擺出來這麼高的禮數,惹得檀玄無奈的微微搖頭。
顯然這並不是因為周撫在心中真的有多麼敬重這位曾經的秦州刺史。而是周撫在心裡實際上已經接受了關中開具的條件,只不過之前周撫又是擺出來愛答不理的態度,又是直接把檀玄軟禁起來,結果現在直接搖尾乞憐,實在是拉不下來這個顏面。
王擢的出現,就像是杜英給了周撫一個臺階下,周撫又怎麼可能不抓緊把握?
當檀玄看到王擢的時候,發現這位在參謀司就以摸魚出名的老牆頭草,穿著鬆散的衣衫,頭髮也只是簡簡單單的束起來,未有著冠,眼睛也迷迷瞪瞪的,好像才睡醒似的。
換而言之,王擢根本不像是來談判的。
王擢懶散的目光也在迎接的眾人上掃過,看也沒看帶著笑容就要上前行禮的周撫,而是直接看向檀玄,對著他微微頷首。
檀玄會意。
派遣使者過來談判,怎麼選也都選不到王擢的身上。…。。
!不能指望這位摸魚大佬能夠有什麼唇槍舌劍的精彩表現。
杜英選擇王擢,就是讓他現身說法,表示投靠杜英的各路梟雄之中,就算是再不濟也是混成王擢這個模樣。
優哉遊哉,想要做事的話,杜英就會給機會,不想做事的話,杜英也不會苛責。
王擢那是搖擺來去、天下聞名的牆頭草,尚且有這樣的待遇,周撫的待遇自然不可能低於王擢。
因此杜英需要王擢說的,其實都在王擢本人身上,周撫看一看也就明白杜英的意思了。
王擢自然也就樂得清閒,根本不打算和周撫多廢話,談判的具體細節還是交給檀玄。
“周刺史?這廂有禮了。”王擢倒是沒有頹廢到等著周撫再走過來給自己行禮,隨意的拱了拱手。
周撫卻並沒有不悅的神色,他笑著還禮:
“久聞秦州刺史之名,今日得見。果然瀟灑恣肆、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