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五章 王家舊仇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只聽王猛緩緩道來:
“琅琊王氏,本就出身琅琊,如今琅琊也在青州戰場範圍內。若是青州戰事最終以琅琊王氏所扶持的慕容虔為最大得利者,那麼琅琊王氏就能夠趁此機會重返青州。
青州經歷戰亂之後,便是一片空白,王氏可以在此隨意經營。所以慕容虔才會鋌而走險,只有現在這般左右拉扯,才能夠讓其最快佔有青州,屆時慕容虔掌管軍事、王氏掌管民政,形成又一個‘王與馬,共天下’,自然就能夠滿足王氏的野心,實現雙贏。”
王坦之補充道:
“且慕容虔麾下的糧草補給恐怕和琅琊王氏也有脫不開的干係,能夠在江左組織起來一支運糧隊伍,甚至不引起六扇門探子和京口方面的警覺,乃至於建康府和大司馬府這邊都可能知之甚少,恐怕也就只有琅琊王氏了。
門生故吏遍天下,這一張無形之中張開的網,便是琅琊王氏幾代苦心經營的立足之本。
當然也不能排除謝尚書甚至是受過琅琊王氏恩惠的吳郡世家都在其中有所參與、幫助遮掩。”
“吳郡世家已經效忠於都督,怎地會行這般首鼠兩端之事?”鄧羌忿忿說道。
王坦之哂笑:
“王丞相還在之時,對吳郡世家多有幫助提攜,顧陸兩家因此能夠進入中樞,吳郡各家也投桃報李,支援王丞相,為此還讓引起了不少南渡世家對琅琊王氏的不滿,認為這是對吳郡本地世家的妥協和讓步。
後來王丞相故去,琅琊王氏消沉,南渡各家則紛紛開始排擠吳郡世家,以至於吳郡世家在被擠出朝堂之後不得已只能投靠都督府,也多半可以算是走投無路之下的無奈之舉,否則又有哪個世家真的願意遵從關中新政,放棄家族積攢多年的財富和權柄呢?
若只是謝安石出面的話,恐吳郡世家並不會相信之,可若是琅琊王氏出面,吳郡世家高低得斟酌一下利弊。
選擇現在先在明面上追隨都督府,而在暗中和王家眉來眼去,一旦風向不對就立刻倒戈,也並非什麼不能理解之事。
世家嘛,這樣做是人之常情。”
鄧羌不再說話,只是站在輿圖前,大概已經想著之後怎麼炮製吳郡世家了,而王猛嘆道:
“若這些推測都屬實的話,這次琅琊王氏捲土重來,的確殺機暗藏,也不知道現在琅琊王氏是誰在主事,不過看來對都督府和大司馬府都沒有多少好感,上來便是驅狼吞虎的殺招。”
王坦之苦笑:
“都督和大司馬在關中可是沒少得罪琅琊王氏,是舊日仇人,情理之中。”
桓溫直接兵壓建康府,要將王謝世家掃地出門,而杜英······都督大人可是兩次搶了王家訂婚的媳婦,薅羊毛都只逮著一家薅,所以王家對桓溫和杜英恨得牙根癢癢,完全能夠理解。
王猛自然知道自家師弟的光輝事蹟,岔開話題:
“且現在還不能判斷,謝安石和會稽王在這其中各自扮演什麼角色,他們若真的也捲入此事之中,目的又是什麼。”
“讓都督和大司馬在青州一決雌雄,乃至於兩敗俱傷,這是完全符合謝安石和會稽王之所需的。”王坦之接過來話茬,“且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之間,本就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所以餘竊認為,應當直接把事情往最壞的地方想——”
“琅琊王氏的背後,還有謝安石和會稽王的支援。”王猛給出了結論。
王坦之頷首:
“所以現在需要我等斟酌判斷的問題,就是——直接在青州和大司馬火併,能不能避免,又能不能速戰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