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九章 毛穆之的北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屆時以兵馬為後盾,且益州刺史府掌控下的州郡多半都是仰刺史府之鼻息而活的小世家、根本無力反對刺史府做出的決定,所以推行關中新政,等到杜英和周撫商議的差不多,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雙方都決定把談判落在成都城,則是因為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寧州的毛穆之。
之前的毛穆之猝然受到蜀中世家和巴人的襲擊,被迫收縮兵馬、清掃軍中歸屬於世家和巴人計程車卒和眼線。
毛穆之到底是桓溫派駐在寧州的驍將,並不會因為這變故而直接龜縮到寧州,其很快就整頓兵馬、徵召自己之前征服的南中蠻人部落,重新匯聚了接近兩萬兵馬,向成都前進。
成都以南的蜀中各家和巴人部落都比較零散、各自為政。
想要維持現狀、避免自己的半獨立地位被荊州世家擊破,也是他們之前願意在六扇門的聯絡之下偷襲毛穆之的原因。
零散,自然也就意味著當毛穆之捲土重來、依次進攻各處村寨的時候,這些世家和部族想著的也都是抓緊鞏固自己的村寨、閉門堅守,導致毛穆之很輕鬆的各個擊破,一路上勢不可擋。
毛穆之的北上,也讓周撫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如何阻攔毛穆之身上,成都的兵馬已經南下佈防,而杜英也讓陸唐帶著一隊以騎兵為主計程車卒兼程南下,以協助刺史府的兵馬。
不過此次毛穆之有備而來,能夠拖延多久尚且未知,所以周撫也在杜英進入綿竹關之後的第二天就帶著親衛南下了,以主持此次戰事,對於周撫來說,能夠阻擋毛穆之攻陷自己的地盤,也未嘗不是為自己增加談判籌碼的好途徑。
“周撫此人,輕易不認定方向,但是隻要認定了方向,就會全力以赴。”杜英叉著腰站在輿圖前,看著上面每過半天就要變化的態勢,沉聲說道。
此時的杜英已經帶著都督府後續的人手抵達了雒城,前方的訊息源源不斷的傳來,象徵著毛穆之的黑色箭頭正以勢不可擋的架勢一路向北直指成都,顯然是打算趕在杜英抵達之前搶先搶佔成都外圍營寨,以達成將關中王師阻隔在成都府外的目的。
“但是恐怕以現在次第增兵的方式,只能阻滯毛穆之北上,算時間其大概也會和我軍同步抵達成都。”張玄之憂心忡忡的說道,同時不忘補充一句,“這些蜀中世家和巴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只要毛穆之不進攻他們據守的城鎮和村寨,他們便任由毛穆之大搖大擺的透過,不加阻攔,這就導致毛穆之只需要剷除擋路的幾處村寨就好,行軍之快,遠超我們預料。”
杜英沉聲說道:
“我軍和毛穆之會獵於成都城下,幾乎已成定局,這不僅僅是關中都督和寧州刺史之間的戰爭,還是長安郡公和南郡公之間的戰爭。
所以之前這些世家和巴人可以為了避免荊州世家入蜀而阻攔毛穆之,可現在他們意識到毛穆之是有備而來的時候,也意識到關中新政很有可能也會在益州刺史府的支援下在蜀中推行的時候,他們也就不會對荊州世家的介入那麼抗拒。”
荊州世家是奔著成為蜀中新主人而來的,關中都督府又何嘗不是如此?
新政一旦推行,那麼南部各個小世家和巴人各部恐也難獨善其身。
兩相權衡,他們自然會在這其中選擇中立,兩不得罪、觀望風向。
“想要讓別人信服,還是需要絕對的力量來證明。”張玄之回應,“這些不過是一群牆頭草罷了,一旦我們能夠戰勝毛穆之,則這些人一定會望風而降。
現在就要看周刺史能不能率軍先拖住毛穆之了。”
“周撫願意拿出幾分本事來,餘也很感興趣。”杜英眯了眯眼。